甲洞赵子龙来历
【寒窗一剑】文|黄福地
这是一宗玄之又玄,令人啧啧称奇的事!甲洞一座木板的简陋小庙——顺平宫,奉拜着赵子龙。在1960年代因有信徒求字,结果万字票开出头奖,一批信徒都狂中而发达,地下万字票也爆厂,其中一名绰号“麻包七”者,因赔不起巨款而跳河自杀,成为一起轰动社会的大新闻!顺平宫也因此走红,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事件。
这事虽成过去,但甲洞老一辈都耳熟能详,记忆犹新。
那是1966年的事了,当时一批信徒半夜摸黑来求字,结果摇出的4个号码。这是一匹冷门马,一开闸就一直殿后,这又令他们感到失望了!他们有带来神符,就在现场焚化念咒,果然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了,这匹冷门马突然飞腾起来,有如神助,像是天马行空,勇往直前,结果后来居上,反超夺冠!
此时,他们情不自禁,雀跃欢呼,几乎成疯,轰动了全场!
过后大家绘声绘影,把故事描绘成一部精彩的神话,是真的赵子龙显灵,还是巧合?令人无法解惑!赵子龙的故事传开了,信徒们信以为真,为了答谢神恩,实现许诺,为之建立新庙,香火益旺。
顺平宫赵子龙庙已有74年的历史,说其来历,老一辈已作古,新生一代知之甚微,庙里也无历史记载。说其来源,我身处其境,略有所知。
赵子龙像传自中国
童年时,我祖父买了老家后面的一间简陋木屋,1951年改为私塾学堂,我就在此读了一年私塾。1952年甲洞公立学校新校舍落成开学,我和几位堂兄弟就转去念一年级,私塾学堂也就关闭了。这间木屋就由我三叔的内弟林添水一家居住,当时他家中设有神坛,一张桌子一个香炉,摆的就是一张赵子龙像,长不及尺,据说此照于1949年传自中国。
当时的村民妇女,每日见面打招呼,除了问候吃了没有,就是讲述晚上梦到什么,如何解梦买字,偶尔中字,更说得口沫横飞,说梦有灵。原来当时盛行“字花”,每日有开早晚两场字花,村民迷上了它。到了夜晚,常有人到我们后面林家来扶乩求字,我们孩童都爱来看热闹。
俗语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我们儿童耳濡目染,也学起“跳神”的玩意。有一次我学起乩童闭目拍桌,蹦蹦跳跳,口中念念有词,被大人发现,以为神灵附身,就向我求字,我胡扯说有牛掉入井里。当晚字花果然开出“牛”来,有几位中了奖,说我很灵,我暗中好笑。
他们几乎每晚来求字,自有“或然率”会中奖,为了答谢神恩,我三叔及其内弟林添水等一批村民长辈,遂于1953年发起筹建庙宇,在附近建了一间木板小庙,赵子龙总算有了归宿,并有了木雕金身。赵子龙是三国时代蜀汉名将,与刘备、关公、张飞,合称刘关张赵,是蜀汉威名赫赫的大将,死后封为顺平侯,这也是顺平宫名字的由来。

顺平宫。
祈求平安消灾纳福
村民信徒,尊称赵子龙为子龙公(闽南语),但对赵子龙历史多不熟悉,他们敬神明是祈求合境平安,消灾纳福,求字发财等。后来丽景花园发展商陈良民为了拆迁旧庙,给当地3间庙宇重新规划而建了3间庙毗连在一起。
1989年新庙建竣,并于7月1日举行开幕及40周年纪念庆典,顺平宫开始步入新的旅程碑。
我三叔黄井热心于庙务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当过总务与主席,有求于我,但我是个无神论者,为了亲情,我也勉为其难,当了几年义务秘书以助他。同时借此机会,向他们灌输赵子龙的精神,不要盲目崇拜,并推荐著名书法家李秀添老师,替新庙撰写了3幅对联,镶于圆柱,配上伯圆法师撰写长联,作为庙前主要门柱对联,加上庙内有壁画,描绘赵子龙百万军中救阿斗的故事等,让大家了解常山赵子龙的英勇忠贞,让顺平宫富有文化色彩。
英勇稳重坚忍不拔
赵子龙又名赵云,的确,是一名英勇稳重,无畏无私,富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刘关张赵当中,他是一名福将,得以善终。反观张飞,因脾气刚烈,被部下所杀;关公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刘备为报私仇而伐吴,被东吴火烧百里营寨,得疾而终。赵云得孔明器重,刘备东吴娶亲,孔明就派赵云保护,并授以锦囊妙计,结果让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
由此可见,子龙浑身是胆,其英勇忠贞,是值得后人崇拜学习的,可是关帝庙到处有,深入百姓家,而赵子龙之庙,则如凤毛麟角,令人嗟叹!
甲板古镇 ——百年老店成树屋/黄福地

图片提供:黄福地
【寒窗一剑】黄福地
第一次来到怡保附近的甲板古镇,映入眼帘是看到一间间被遗弃的老店,断壁残垣,有者长满榕树,成了树屋,街上难见行人,门前冷落车马稀,真有一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悲凉感觉!
据当地人说:先有甲板,后有怡保!可见甲板的开埠比怡保还早。因甲板早期盛产锡米,曾有辉煌的历史,可说是近打河流域锡米产量最丰富的两大矿区之一。1847年巅峰时期,在大街有150多间房子,人口达到2500人。但是好景不常,随着锡矿业的没落,人口外迁,甲板风光不再,渐渐被人遗忘,今天老街成了“活的博物馆”,老房老店保持原始建筑风貌,让人缅怀昔日曾是繁荣昌盛的锡镇。
甲板国文是Papan(木板),据说19世纪甲板有一木工场,马来人在森林砍伐树木,华人在工场锯木,因而取名甲板。19世纪中期,苏门答腊曼戴宁人(Mandailings)来此落足,曼戴宁族领袖Raja Asalal在他获得甲板4个锡矿之后,于1896年建造了一座宛如小皇宫的豪宅,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是大马最早村长的故居,旁边有一间木板建造的高脚回教堂,是甲板的第一所回教堂。
Raja Asal在1879去世,他的侄子Raja Bilah继承了其职位。他精明能干,在甲板负责向矿家收税,英殖民政府委任他为首位村长(1882-1909)。
经过岁月洗礼,盛极而衰,繁华岁月一去不复返,目前很多店铺已是人去楼空,暴殄天物,令人伤感!有些坍塌,令人不胜唏嘘感叹。除了拉惹比拉豪宅是甲板的一个历史遗迹,还有观音古庙,另有一间叶四大楼的豪宅。此外当地居民,为了吸引游客到来参观,尚设有中间巷、地画艺术巷、马来西亚新村历史馆、甲板生活文物馆、榕树根壁、抗日女英雄西碧儿·卡迪卡素纪念馆等;华人社团则有增龙会馆、东安会馆、马华公会、观音古庙暨华旅义塜委员会,可见早期华人多为广府人与客家人,他们经营矿业,华巫合作,和谐共处,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对国家社会作出卓越的贡献。

图片提供:黄福地
榕树侵占成树屋
来到甲板古镇探索,看到许多百年老店被荒废遗弃,被榕树侵占成了树屋。这些老店,成了历史古迹,却有它的历史价值!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若善加利用,把它美化,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古镇,成为旅游景点。
榕树的根壁,可以成为最自然的旅游聚焦,这些被废弃的老店,成为榕树攀附的场所。榕树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种子可以到处萌芽生长,即使屋顶上或墙壁上,它都可立根成长。它靠根的特殊功能,就能牢固攀附在墙壁上,而且生长快,它的根也向四方伸展,就像八爪鱼的吸盘,紧贴墙壁,形成一幅美丽的根壁图案画。
举世闻名的柬埔寨吴哥窟,就靠错综复杂的老树盘根,其独特的树根,紧抱古迹庙宇,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难舍难分,形成吴哥窟古迹最大的看点。
甲板榕树所构成的根壁,与吴哥窟的树抱庙,有异曲同工之妙。榕树不断新陈代谢,枝繁叶茂,全靠根的功能与支撐,一个民族的兴衰,也要靠文化之根来滋长,可见根的魅力与重要。若政府能予关注和协助,加上当地村民自动自发,把这个偏于一偶而被人遗忘的寂静村庄,重新注入生命力,打造出一个具有新活力而成新景点的历史古镇,让人瞻仰它所扮演过的历史使命,欣赏其建筑艺术和风格,不论门、窗或楼阁与装饰等,都值得慢慢去品味。

图片提供:黄福地

图片提供: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