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老井

文|梅亚 

从前,我对离乡背井这词没有太多想法,到都门求学时,喝惯井水的我入口自来水总是说:“自来水不比井水甜!”后来, 我萌生疑问:井与离乡有什么关系啊?一查考之下才发现,原来水井在古文化中意义深重,有家的地方就有水井,水井是家乡的象征。

时至今日,自来水供已是普遍,只要扭开水龙头便能轻易地获得,这不禁令我忆起儿时靠水井过活的点点滴滴。当时,打造一口水井并非容易的事,除了要准确地勘测水源地点,下坑深挖,还要建设由辘轳头、支架、井绳和水斗组成的打水设。这种下到坑洞里挖土的人,我们称为“挖井人”。

挖井人首先掘地挖坑,然后在圆形的泥坑内壁挖一些坑洞,作为进出水井的落脚点。挖到一定的深度时,他腰间便要系上一根粗井绳,靠着这根救命绳得以安心下井干活儿。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水井,可是若逢极端旱季降临,比较浅的水井很快便干枯,得请挖井人再次下井深挖。这是一次危险度极高的工作,若挖通泉涌地下水源,他随时会被泥浆没顶。

父兄动手挖深水井

些许年之后哥哥们长大,爸爸决定自家动手挖深水井。爸妈准备了矾石粉,哥哥按照挖井人的工序,身上系绳、带着锄头踩着泥坑下井。他把水斗换成畚箕,装满泥浆后一抖井绳,我们这些等在井边的弟弟妹妹便轮流拉起,倒空泥浆后再把畚箕垂放入井内。挖到满意的深度之后,我们把泥人哥哥拉上来,爸妈撒矾石粉入井内。果然,隔天有干净充足的井水用了,我们过上一阵不愁水的日子。

哥哥共掘井两次。犹记得哥哥再次下井时,工程甚是浩大。那一次,五金店铺送来了好几个厚实的井圈。哥哥一边挖井,一边度量深度,井边围满他的义气兄弟,吆喝声不断传来。等到曲终人散时,井圈已有序地下到深坑。有了井圈隔开泥壁,打上来的井水干净多了,大家乐成一团……

舀井水冲凉不亦乐乎

要说汲水最开心的一次,莫过于1980年代迎来世纪大水灾的那次。当时,绵绵细雨不停歇,我一觉醒来井水几乎满溢。水井位于厨房天井处,有一通往屋外的沟渠方便用水外流,可是,沟渠水却从外倒流入屋,造成厨房淹水啦!大人们慌忙用布围堵通口,望雨兴叹。我和兄弟姐妹们不识愁滋味,直接舀取冰凉的井水冲凉,玩得不亦乐乎!

迈入新世纪,已成家立业的哥哥们决定重建残旧的老房子。新房子的面积缩小了,水井从屋内变成置身屋外阳光下,并且改用电动马达抽水泵衔接水管供水。可是,自爸妈离世后,老宅无人打理,院墙大门经常深锁。这口水不再冰凉的水井,逃过被填平的危机,终究还是逃不出坐困围城,望穿秋水地等待游子归来的宿命。

 

 
 

 

反应

 

国际

2岁印度男童落井
82小时救援后死亡

救援团队在井深2公尺处钻挖一条更宽的管井,但因岩石硬度过高而延缓探钻开挖工程。

(新德里29日讯)印度南部坦米尔那都省的2岁男童不慎掉入井中,经82小时不间断救援后,今晨确认男童已死亡。印度前总统顾问批评,当局未采用科学方法,导致错过黄金救援时段。

综合新德里电视台(NDTV)等印度媒体报道,坦米尔那都省(Tamil Nadu)一名2岁男童威尔森(Sujith Wilson)25日下午5时许在住家附近玩耍,不慎跌入井中。



最初,坦省几个志愿团体率先赶来,虽拥有救援机器设备,却试图先用绳子绑住卡在井中的男童身上把他拉出,结果导致男童滑入更深的井中。

这些尝试失败后,印度国家灾害应变部队(National Disaster Response Force,NDRF)才收到报告,赶到事发现场,最后决定扩大井眼,探钻工程于27日展开。

不过,在经过82小时不间断的救援努力,中间救援团队在井深2公尺处钻挖一条更宽的管井,但因岩石硬度过高而延缓了探钻开挖工程,最后在今天凌晨4时左右钻挖到井深88呎(26.8224公尺)男童卡住的地方,但男童已经死亡。

男童的遗体送到医院解剖后已移往墓地下葬。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