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资料室宝藏/袁静宜

文|袁静宜

《南洋商报》于2023年庆祝其100岁生日,设于吉隆坡总社内的《南洋商报》资料室,没有100岁的资历,但也走过约一个甲子的悠悠岁月。

于1923年创立的《南洋商报》,是在新加坡起家,迟至1962年8月31日才分别在新加坡及吉隆坡两地编印,这是马、新《南洋商报》各自独立运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从这天开始,吉隆坡原有的办事处,发展成为一家完整的报馆。

但如果问说:“吉隆坡《南洋商报》资料室是于何时设立?”实在是不可考,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探索:如资料室内收藏的报纸合订本,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也藏有一批1954年出版,且已经绝版的《南方晚报》;所以50年代的报纸合订本断断续续,直至60年代才比较完整。

一个议题的前世今生

至于剪报资料档案方面,大部分的类目都从60年代开始,如最近朝野纷扰的议题“地方议会选举”档案,第一辑(v.1)即从1961年开始,完整记录了马来亚最后一届的地方选举,然后跨越半个世纪,直至近期又被炒热,几本专档即可诉说一个议题的“前世今生”。

又如“马中关系”专档,第一辑即从两国正式建交前的酝酿期1967年开始,数十本档案如实记录新闻资料,直至2024年迎来马中建交50周年,显得弥足珍贵。

相较“马中关系”,记录民间商业活动的“马中贸易”专档,更早记录了自1956年马来亚对中国之禁运解除以来的贸易活动,马中跨世纪的交流,尽收纳于一个架子的档案柜内。

所以《南洋商报》吉隆坡办事处的资料室,有规模有条理有系统的去处理新闻资料,是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

站在巨人肩膀上

半个世纪下来,馆内累积了数万个档案,涉及数千个类目;所谓类目,即是对每则新闻作主题分析再归类,每家报馆专属的资料室,都有一套自个儿发展的分类系统,无所谓正统不正统,都是因应编采部的需求,各报纸的特性而设,而成为合格资料室馆员的必要条件,就是把这数千个类目了然于心。

《南洋商报》资料室的分类系统,是从前主任竺静珍女士手上建立,于逻辑性前瞻性持续性来看,皆可印证是出自一位受过专业图书馆学训练,且具备新闻触觉及素养之人,深思熟虑后一手创立。

一代人于飘散着一室报纸油墨味中,以一把剪刀一罐胶水,一个档案一个档案的建立起这所堪称区域内,最具规模的中文新闻资料档案室,收录了半个世纪的高低起伏,时移事迁。

借此文,向所有已退休的资料室同事致敬,在职的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预算案】制定效率法案三变革 减少官僚提高服务

(吉隆坡18日讯)政府将制定公共行政效率承诺法案,涵盖三大变革,即减少官僚作风、加快流程和提高服务效率。

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在国会公布2025年财政预算案时说,昌明政府决心实施公共服务改革,坚持善政原则以提高生产力。

他说,公共服务改革议程将专注于五大成果,涵盖价值观与治理、人力资本发展、组织发展、服务交付,以及公共与私人领域的战略协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