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槟城海战/欧宗敏

珍珠号罹难俄罗斯军人纪念碑。
【庇能风情】文/图|欧宗敏
槟城阵亡将士纪念碑坐落在旧关仔角海堤边,这座纪念碑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将士(二战后重建也纪念国内多场战争的阵亡将士),从那里望向槟威海峡海面,110年前那片海上爆发一场海战,把槟城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册。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的欧洲国家分成2个阵营,协约国和同盟国,彼此结盟对抗,而主要战场都在欧洲大地。那么为何远在亚洲东南亚的槟城会成为其中一个战场呢?因为槟城是其中一个重要补给海港和军事地点。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出产的货物与原料通过轮船运往欧洲,一战期间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等轮船航线的安全是必要的。当时德国(同盟国)在东亚的殖民地中国青岛海港驻有东亚分舰队,战争爆发后,德国舰队离开青岛在太平洋等地各自执行任务,其中埃姆登号巡洋舰在印度洋积极攻击与掠夺协约国的商船、军舰和海港设施,立下汗马功劳。

火枪号罹难法国军人纪念碑。
槟城为协约国补给港
埃姆登号巡洋舰的频密攻击行动,惊动了协约国军方。英法俄日澳等国家军舰联合行动,共同保护商船航行和搜寻埃姆登巡洋舰踪迹,而槟城也成为协约国军舰停泊补给的海港。
1914年10月28日凌晨埃姆登号装置4根假烟囱,伪装成英国雅茅斯号轻巡洋舰,潜入槟威海峡北部海域,发现俄罗斯珍珠号巡洋舰停泊海上,兵贵神速,它马上向俄舰发射鱼雷和发炮,攻其不备,俄舰中弹爆炸,船员跳海逃生,它再接再厉,发射鱼雷,俄舰船舱爆炸失火,慢慢沉入海中。
埃姆登号突袭成功后,迅速离开。它在姆加角附近遇见法国火枪号驱逐舰,正在巡逻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域。埃姆登号伪装再度得逞,火枪号误以为是英舰。埃姆登号等待它进入大炮射程,马上开炮连环射击,火枪号一时之间陷入火海。虽然有作出零星回击,可是火枪号终究逃不过沉船厄运。
埃姆登号击沉2战舰
埃姆登号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连续击沉2艘战舰,高奏凯歌,扬长而去。
珍珠号舰长在岸上望着其战舰爆炸失火沉没,那晚他在东家酒店住宿。珍珠号损失86水兵,250人获救,据知有24人埋葬在西方路基督教墓园,而木蔻山岛也有2座坟墓。1976年西方路基督教墓园竖立重建珍珠号罹难俄罗斯军人纪念碑,有巨大船锚在旁陪伴他们长眠异乡。
火枪号舰长在海战中殉职,埃姆登号救起36名水兵,43人逝世。2天后埃姆登号把法舰水兵移交给英国货轮。那年槟城华盖街圣母升天大教堂为罹难水兵举办殡葬弥撒,而2015年该教堂为火枪号罹难法国军人建立纪念碑。
12天后,埃姆登号在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岛遭受澳洲悉尼号巡洋舰猛烈炮击搁浅在海岸,134水兵身亡,69人受伤,舰长与水兵被俘虏,它的战功赫赫终于画上句点(埃姆登号总共击沉与掠夺25艘战舰和轮船)。
晃眼即百年,唯有那几座纪念碑,巍巍乎,让人走过时才会想起槟城海域曾经上演惊涛骇浪的那场海战。
视频推荐 :
上尉手植猴面包树/欧宗敏

槟岛市区的那棵大树是著名的,著名原因是百余年前有位名人手植的,而至今依然树叶茂盛,显露生机勃勃面貌,只是树身倾斜,多年以来需置放多个支架来支撑,避免它倒塌。
大树生长在分界堤的草地,类似小花园,也是一个路口,2条马路交界的路口。这2条马路是中路和州元首府路。目前大树的周围,当局也种植了一些植物,因此路过时不容易清楚地见到它。
这课大树是猴面包树(Baobab),原产于非洲,印度与澳洲等地方有其踪影。猴面包树也被非洲人称为生命之树,树木全身都各有用途,而且可以生长几百年。
由于是名人手植,所以常常被误传是槟榔屿开拓者莱特船长,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到底是谁种植这棵猴面包树呢?种树人是史必迪上尉(Captain Tristram Speedy),1872年他来到槟城担任槟城总警长,不过,只做了2年而已。
史必迪上尉在英属殖民地的主要贡献,不是在槟城,而是在拿律(Larut),也是今天的霹雳太平。他在槟城期间,第3次拿律战争爆发,马来封地主卡伊布拉欣(Ngah Ibrahim)流亡槟城,两人相遇,卡伊布拉欣赏识他的军事经验,而他接受卡伊布拉欣的重托,辞去槟城总警长职,拿了经费前往印度旁遮普(Punjab),招募逾百锡克士兵,因为那里也是他成长与参军的地方。

史必迪上尉手植的猴面包树已有逾150年历史。
招锡克兵平定拿律之乱
1973年史必迪上尉带领士兵前往拿律展开军事行动,与海山党员,并肩作战攻下义兴地盘,后来成功促使《邦咯条约》和谈,结束拿律之乱。
《邦咯条约》签署后,1974年霹雳首任参政司伯治(James Birch)就职,史必迪上尉出任副参政司,主要驻守在太平一带,他带领的锡克士兵也成为维持治安与执法的军警人员。
除了治安与执法之外,史必迪上尉规划与建设太平的建筑物与道路,让杂乱亚答屋乡村转型,换句话说,他推动太平现代化城镇,功绩不小。
太平是我国少数地方名称是选用中文命名(或者中文方言),据说当年史必迪上尉听取华社的献议,选中“太平”的寓意,期望不再发生长达十余年的拿律战乱。
拿律战争后,锡克士兵陆续被英殖民政府引进作为警力,成为社会治安的主力之一。独立后,锡克人在此扎根,成为我国多元文化的族群之一。
当年史必迪上尉跨洋招兵买马,引进锡克人,以今日我国多元种族观点来看,算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作。
关于手植的树木,霹雳江沙的第一棵橡胶树于1877年种植,至今依然绿意盎然。而史必迪上尉手植的猴面包树,其年份更早几年,不知是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手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