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酒趣/阿菊

【菊味人生】文|图 阿菊

我不嗜酒,但却喜欢酒。主要是求学时被书中的诗词文字所诱引。

当中很多提及酒的句子至今仍可朗朗上口,尤其那段:“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时也对“夜光杯”这盛器有无限遐想。

提及夜光杯,连带也想起这句比喻美酒的“玉液琼浆”,对照着月亮焕发出夜光的杯子盛装着缓缓流动如美玉甘甜的酒液,令人好想啜饮一口。

还有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时即被当中的豪情兼无奈深深吸引,也从此记得“杜康”,他既是发明酒的人,被称为酒神,其名字同时也被作为“酒”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也知晓另一号人物“刘伶”,由于太过爱酒而被誉为酒仙。民间也曾创有“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偷饮白米酒口感酸涩

诗词文字中的酒毕竟只是臆想,现实中接触到的酒却并非那一回事。最早触及的酒,就是拜神用的“米酒”。每当做节要祭拜祖先或神明时,母亲都会从杂货店买来一小瓶透明的白米酒,小心翼翼的倾在3个小杯里,连同3碗饭、3双筷子以及一些菜肴水果来拜祭。有曾试过偷饮,但完全不能接受,口感酸涩还颇呛的。

花雕和玫瑰露酒是在母亲的厨房上认识,但那时也没把这些当酒,而视作调味料的一种而已。另外和烹煮扯上边的还有邻居们自酿的糯米酒,通常酒酿成后,都会把酒渣分送给我们,母亲也会把它烹煮菜肴,吃了仿佛还有醺醺然之感。而遇到村里有妇女坐月子或孩子弥月时,我们更有机会品尝到黄酒鸡或红酒面线等等佳肴,但这些在我观念中依然只是美食的佐料而已。

真正喝下肚的则是父亲常喝的中国药酒,印象中他最常买的是五加皮酒。父亲每当喝酒时,就会哄着我和姐姐喝几口,因为他认为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喝一点酒。五加皮酒的味道早已忘了,应该就是一般“难喝”的药酒味,但其棕黑色圆身短颈的古朴瓶子我至今还记得。

当出来社会工作有了一些经济能力时,工余偶尔约三几同事好友去泡酒吧。在西洋歌曲的点缀下,一人一杯白啤享受人生。其实同样不太懂欣赏酒饮,纯粹贪图让精神放松的片刻闲适。

喜欢椰花酒混黑啤

那时也认识了一名朋友,在巴生开了一间名为“回到未来”的饮料店,店内以复古装饰。我们闲来无事都爱往他的店里泡,他也请我们喝了多回的“Thunderbird”(应该是白葡萄酒),味道带甜,由于是倒在碗里喝,感觉颇豪迈的,因此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

还有一阵子喜欢上椰花酒混黑啤,那是一名火锅店的老板教我们喝的,两种原本不太可口的酒,没想到混在一起非常好喝哩!

后来喜欢日本梅子酒,朋友偶尔出国时也会在机场的免店店买回给我。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菊花酒。因为本名叫“菊”,而且也偏爱菊花,因此多年前就在想,是否有人会把菊花酿成酒?但都一直不曾听闻,直至去年生日,老友忽然真的找到菊花酒,并送上给我做生日礼物。收到时真的既意外又惊喜,而且口感香甜,至今都不舍得喝完哩!

视频推荐:

 
 

 

反应

 

商余

蛇趣/阿菊

【菊味人生】文|图 阿菊

很多朋友都怕蛇,不仅怕现实中的蛇,就连看到蛇的图片都受不了,甚至会尖叫,往往让人啼笑皆非。

当然,若现实中有蛇出现在眼前还是有点畏惧的,主要是担心被咬,也不管有毒没毒,心理上总觉得被蛇咬很危险。

童年住在乡村,四围环境多有丛林或野草,但都不曾亲眼见过蛇出没,只是听就很多。一旦听邻居说看到蛇,母亲就会在屋子进门处及有隙缝的地方撒上硫磺粉,据说蛇怕这个。只要看到硫磺粉,我们就很安心的在附近玩耍。

那时对蛇不仅不怕,还喜欢看。时常有一些跑江湖卖膏药的人会进入村里,夜晚时分就选在一处空地,敲锣打鼓的吸引村民去围观。通常都会先表演一些硬功夫或耍猴戏再来卖膏药或药酒,而我们比较有兴趣的就是摆在地上的笼子,关着不知什么品种的蛇,让人又怕又想看。

还记得一些药酒是以玻璃瓶盛装,瓶内还泡浸着一条条的小蛇。跑江湖的还宣扬说,那些蛇酒可以祛风湿、强身健体,关节疼痛扭伤还可以活血镇痛云云。

蛇头被砍还会咬人

那时也常被告诫,一旦有人砍杀蛇,尤其是毒蛇,最好不要就近去看,因为据说蛇头即使被砍下,还会“飞”起来咬人。其时觉得有点无稽,后来看到某些相关报道,似乎果有这一回事,原来这是蛇的神经反射,即使被砍掉头,由于神经的反射,依然会继续咬人和喷发毒液,而蛇身纵然没有头还是会扭动一段时间。

虽然没有真的去看人砍杀蛇,但有次却“不小心”看到邻家劏蛇。那时是晚上约七八点,听到邻家后院有吵杂声,好奇下就跑去院子透过锌板围堵的隙缝望过去,赫然看到一条蟒蛇(认得是蟒蛇主要是它有壮硕的躯体)头尾分别被绑在两棵树干上,粗大的身躯被拉得笔直,有人正拿着刀子把蛇皮割开剥下,看到的恰好是皮层被剥掉一半呈血淋淋的蛇身……好不血腥!煞时不敢再看了。

在民间故事和电影上,也由于蛇形象被拟人化的塑造(比如人蛇恋、蛇郎君、蛇王子、蛇魔女等等),因此也并不觉得它有多可怖,反而还增添了一丝奇情浪漫炫幻的色彩。

其实也并非所有蛇都可怕,很多温驯无毒的蛇都被当成宠物,有时在街头或某些宠物摊,都能看到人们把蛇披绕在身上拍照,尤其一些色彩温和的小蛇,也让小孩竞相触摸、爱不释手。

相信很多人都曾“吃蛇”(这里的吃蛇就是字面的意思而非指偷懒),坦白说,在野味风行的年代,我也曾跟随朋友去吃蛇,一般是喝蛇羹或焖炒蛇肉,其肉质确实比鸡肉来得细嫩和鲜美。

也曾听去广州出差的朋友说,经常会被当地人带去吃“龙凤烩”甚至“龙虎凤”,由于不知情,原本觉得美味无比的佳肴,当被说出实材后即恶心不已。

原来“龙”即是“蛇”,“凤”就是“鸡”,而“虎”则是“猫” (但也有某些地方并非真的采用猫肉,而以果子狸代替)。无论如何,那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体验啊!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