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吃,其实不随便/李宣春

中秋已过,月饼还没吃完。办公室茶水间的桌上还有几颗客户送来的月饼,谁嘴馋的就拆开包装,切成四或八等分,嗜甜嗜饼的人经过时看见便取一片吃下。
中秋之前,曾和部门同事到附近城镇的半山区露营。
说是露营,其实营地设备齐全,抵达时帐篷已经搭得稳稳的,充气垫作为床;营外另外搭了一个蓬子,五六张矮桌接起来,四周放置摺叠椅,如此便是聊天或用餐区,遮雨挡阳。比童军式露营高级,又比旅游度假屋经济低廉。
食材包含在两天一夜的配套里,一顿晚餐一顿早餐。

韩剧看多了之后,我也学会用一片珊瑚生菜包一口猪肉和一小口泡菜,然后塞进嘴里细嚼慢咬。(作者提供)
太阳下山前,营地员工送来冷冻包装的肉类、意大利面条和番茄肉酱,还有生菜。解冻不及,我们后来忙着用两个小锅将肉酱煮成汤汁,淋在焯水后即可入口的熟面条,如此将就一餐。无人抱怨,大抵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没有挑剔的个性,最终能填满七分饱,足矣。
隔天一早,员工再送来越式法国面包、生菜、鸡胸肉、鸡蛋;法包夹几片生菜,然后填入煎肉和炒蛋,再配即溶咖啡,如是解决十几人的早膳。甚觉幸运,遇到的都是不挑食及能吃之人。
我自己的食物选择多半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一份米饭面包或面条、一份蛋白质或肉类、一份蔬菜,只要三者足量,食材新鲜,好入口,便可轻易得到满足。而我只需要注意的是用餐时间不要太迟,进食也不要过量。

韩食的肉类和蔬菜的份量搭配多数时候均匀得很。(作者提供)
看韩剧学做韩食
这段时间,遇到年轻的同事离职。赶在她last day之前,我们一群人到商场的韩国餐厅吃了一顿小小的饯别餐。
韩食究竟是哪些特点如此吸引我?泡菜的酸辣总能轻易打开味蕾之门;烧烤五花肉总是有一手,油脂香而不腻;简单的海带汤爽口暖胃。韩食的肉类和蔬菜的份量搭配多数时候均匀得很。
韩剧看多了之后,我也学会用一片珊瑚生菜包一口猪肉和一小口泡菜,然后塞进嘴里细嚼慢咬。真的不要小看自己的口腔、牙齿和唾液,那是最好的天然餐具和食材配料!
随便吃,但其实一点也不随便。上个月忙完大型活动,难得接下来工作的劳动量稍微降低,多了一些喘息的空间。久违的咖啡屋,坐坐聊聊,无人打扰就发呆好一阵子,手机不看,小说不读,唯独时间如流水一般滑过。咖啡屋菜单上有琳琅满目的主食、饮料、蛋糕、点心,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每一样吃喝的也得好看、具有上镜的色相。
饮食不再只是满足肉体饥饿,扩大至心灵疗愈,为生活的重要片刻留下承载意义的记号。当同侪间的日常话题多了养生保健品:怎么吃才能去病、养颜、回神、补气……?
我想,接下来的饮食体验也将进入新篇章,不再聚焦于好吃、好吃、还是好吃,而是转向讨论份量、营养、搭配——怎么吃才得宜。
老派生活之必要/李宣春


从去年年尾开始帮书店带一系列村上春树读书会。跟老板H谈好讨论4本书,过后再视情况要不要多加一场讨论新书《城与不确定的墙》。这个读书会比想象中花了更多时间和力气去准备。为了让参与者都可以投入分享,活动进行时得专注,什么时候引入新话题、怎样坚定地打断某某发言、怎样把讨论带回到讨论脉络上、怎样引导参与者分享更多私自的想法……比起过去多半只是单向的分享与接收形式的学术性读书会,这个的形式较多弹性和变动,反应也较大;有时候众人的分享内容可能比讨论文本更丰富。
第4本书,讨论的是《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村上的旅游散记文集。前面分别讨论了《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挪威的森林》和《国境之南、太阳以西》;小说和散文两种不同属性的书写,窥看村上作品的样貌。自己一个人带到第四场的时候,终于觉得“这样就够了”——我们抓到了村上唠叨式的细语和记录,他通常不会有太大起伏的情感波动;而两本关于爱情的小说,看到了60年代末政治浪潮下的年轻人如何以消极却犀利的眼光回应,另外也看到进入中年期的男女主角在拥有更多的能力、自由、权限以后,必须面对内心欲望的空洞、对生命的虚无难以抵挡,对照经济发展腾飞的都市苍白面貌。
这个时候结束这个系列,我们觉得时机刚好。同时间,城里有新的文化活动展开,读书会有新系列题目等待读者参与,我觉得都好。

调理身心好好创作
读书会结束后,感觉受友人之托的任务终于达成,心里放下一块大石。陆续也将在未来数月,把揽在身上的外务交接给其他人。去年年末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接下来希望能做的事情是回返自身,专心工作、写作和运动。调理身心是首要,利用业余时间好好创作是一直都想做的;至于工作,依然占据生活的一半,需要投注充分精神体力去完成交付的大小计划。
年过40,深感一心多用的能耐锐减,即使没有家庭、车和房,消减了不少经济压力,身为创作者,仍希望能够保有更多空间安养自己。
于是过去一个月的几个周末,恰好都去看了电影,也逛了不同的书店。在日本电影节看了经典旧片《幻之光》、《横道世之介》、《情书》,还有入围奥斯卡的《诺斯费拉图》、《深痛导赏团》和《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也到书店领了预订的杨双子《台湾漫游录》和林雪虹《别处的月光》。如果将生活空间化,也就意味着,我如今看更多电影和书籍用来填补如获至宝的空缺。
不变的是,这段时间常去同一家面馆吃猪肉粉,热汤、米线、猪肉和内脏。口味还是过去豢养下来的,清淡与浓烈之间;品味亦如是,追求的是扎实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