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鲁迅和阿Q对后世的影响/陈美枫

【四海兄弟】陈美枫

(续上期)

鲁迅逝世时年仅55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一代伟人成就裴然,生命中恐怕只有两个遗憾,其一是在1909年“被骗”返家和母亲为他安排的妻子朱安成婚,对她毫无感情,却又和她同房一次,没还她自由身,嘱其改嫁,而误其终身;鲁迅后来在1927年和学生许广平同居,并和她生了个儿子周海婴。

其二是在1923年和大弟作人断绝手足之情,从此形同陌路。双方友人皆为兄弟俩的感情破裂扼腕,但没人知道个中底细,只知起因于作人的东瀛夫人,至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两人皆三缄其口,书信日记文章均未透露任何蛛丝马迹,成了个千古谜团。两人原本感情笃厚,一起在日本留学时,作人已与其东瀛爱人同居,经济拮据,鲁迅还特地回国筹款接济呢!

催生许多典型人物

几代人过去了,大文豪犹活在世人心中,他催生的小人物阿Q的幽灵,也还不时在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社区闪现。鲁迅在同一时期催生的典型人物,包括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也都很长寿,迄今犹活在华人社会。

远在东南亚的我们,一直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鲁迅和阿Q带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影响,至今我国独中的华文课本仍有鲁迅的短篇小说,骊歌高唱之际,劳燕分飞各奔前程的同学在互道珍重互赠祝福时也常引用鲁迅格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谦以待人,虚以接物”及“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等。

鲁迅逝世后的十数年,马新华社每年都有举办不同形式规模的纪念活动,只在日据时期暂停,而今纪念活动停办了,但鲁迅和阿Q都未被遗忘。

研究鲁迅思想及著作已包括在大学中文系课纲内,马新、越南、泰国、印尼和缅甸的诸多相关专著纷纷涌现。模仿《阿Q正传》的著作也有好几则,包括新加坡絮絮的《阿Q传》、吐虹的《美是大阿Q别传》、林万菁的《阿Q后传》和李龙的《再世阿Q》等。此外,越南本土作家南高写于1941年的短篇小说《志飘》,乃模仿《阿Q正传》的作品,可见鲁迅和阿Q都已深入异族社会。

(完)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图书馆禁书风波 香港矫枉过正惹议

报道:程中夏

香港公立图书馆与一些中学图书馆为了严打黑暴势力,将一些鼓吹港独的书籍下架,但也被批评矫枉过正,传出要禁止鲁迅、龙应台、乔治·奥威尔的书,引起反弹,指责这是“低级红”还是或“高级黑”?是愚昧官员“用力过猛”?或是别有用心之徒在公务员系统内,故意破坏香港形象?

香港不再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城市?公立图书馆查禁支持黑暴言论的“禁书”名单是否越来越长?

“优质图书馆网络”创会会长吕志刚最近表示,有学校反映鲁迅作品被教育局官员指“鼓励学生上街”,不应在学校图书馆借出,亦有学校声称收到教育局人员指示,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书籍都不要在校内图书馆出现。

他又说含有政治隐喻的书籍,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动物农庄》等,有不少学校为免惹上麻烦而已下架,尽管相关书籍迄今在香港公共图书馆里仍可借阅。

传言一些学校图书馆的禁书包括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动物农庄》以及鲁迅的小说,引起了文化界的反弹。

大陆图书馆仍可借阅

在中国的图书馆,这些书都可以借阅,然而香港中学图书馆为了严打黑暴,不惜矫枉过正,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安全,或是揣摩上意,自我审查得比中国大陆还严格,但过度审查却是“低级红”,变成弄巧反拙的“高级黑”,在国际形象上授人话柄,被人抨击香港难道真的变成“1984”,要“说坏香港故事”。

更甚文革高峰时期

一位媒体资深人士说,要禁止鲁迅、龙应台和乔治·奥威尔的书,即便只是传言,也都损害香港的形象。

他怀疑这是否愚昧的官员“用力过猛”的结果,还是别有用心之徒在公务员系统内,故意破坏香港形象,因为鲁迅的书在中国,即使文革高峰时都没有禁,若在今天的香港被禁,会成为一个大笑话。

自《国安法》在2021年通过以来,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也因应《国安法》重新检视馆藏,将不少政治相关书籍剔出馆藏。

最近被剔出馆藏的包括已故民主党鞭司徒华全部材料、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邝俊宇所撰写的爱情小说;香港政治学者马岳、沈旭晖、许宝强、方志恒也被在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系统里消失。

今年3月,康文署署长刘明光表示,图书馆内明显违反《国安法》的藏书已全部完成处理,但相关工作仍在不断进行,但一直没有交代明确准则和禁止的数目。

资深大律师、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认为公共图书馆在可行情况下可清楚解释准则,认为禁书的标准应该透明化。

市场可流通被指双标

香港特首李家超则说公共图书馆须确保馆藏散播的信息不会有违“香港利益”,市民仍可在书店购买下架书,指香港公共图书系统与私人商店的标准可以不同。

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狄志远则反驳:“不理解为何有部分书籍不适合在公共图书馆上架,却可在私人市场流通?反问政府是否有两套准则应对‘政府市场’及‘私人市场’?”

香港政府也始终没有解说被下架的书籍是基于《国安法》,还是其他政治准则。

比深圳更严厉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禁书范围被指责比中国大陆更严格,例如深圳市图书馆网站可以找到部分被香港下架的书籍。

其中,司徒华的《大江东去》司徒华回忆录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仍可借阅,区家麟的《潮池》亦可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及深圳图书馆内阅览,但不可外借,前立法会议员吴霭仪评论金庸小说的书籍《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情》也可在杭州图书馆内阅览。

澳门图书馆方面,在香港媒体报道前,澳门公共图书馆系统搜查结果有12本司徒华文集可借,但经媒体报道后就立即下架。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