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贤:不受疫情影响 中国茶生意每年增长

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欢庆4周年,一众理事在台上切蛋糕。左起为叶国辉、王劲华、张钧强、沈梅香、许金龙、李志贤、林金宋、王珊盈、杨志成、符敦云、叶俊峰、胡志强及陈正钦,后排为刘振川。
(吉隆坡14日讯)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会长李志贤说,过去3年冠病疫情及政治经济不稳定影响中小型企业,不过中国茶的生意并不受影响,而且每年持续增长。
他说,根据数据,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茶叶额排名第二,是重要伙伴。
“在2021年中、马双边贸易额增长34.5%,海关今年1至8月的统计,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12亿美元,且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也是第14年。”
中国茶商总会庆4周年
他出席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日前举办的庆祝成立4周年晚宴时说,目前茶商面对的问题是马币贬值,劳力短缺,原料成本增加,市场的购买力减弱。
“另外,中国的跨境电商可自由进入我国,而我国电商可不能跨境卖去中国,希望新届政府能重视。”
李志贤也提到,喝茶能陶冶心情、舒解压力和健康保健,疫情过后,他计划举办茶叶等级分类、茶艺师培训、茶叶考察团、举办茶展等课程。
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日前举办庆祝成立4周年晚宴,当晚出席嘉宾有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署理会长许金龙、副会长符敦云、张钧强、秘书长叶俊峰、副秘书长胡志强、财政杨志成、副财政沈梅、理事陈正钦、刘振川、叶国辉、王劲华、马来西亚行业总会副总会长拿汀斯里王珊盈、雪隆中华百货商会署理会长陈克杰、马来西亚中国医药保健食品商会会长拿督何德君以及各茶商代表。
林金宋:茶是中华民族必需品
马来西亚行业总会会长拿督林金宋说,茶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品茶也成为中华文化重要一环。
他说,古代中国把茶文化带到世界各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5次停留在马六甲,把茶文化传至马来半岛,而喝茶也成了马来西亚文化。
他表示,茶叶贸易在大马有广大的市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大马是中国最大的茶叶输出国,这使我国每年损失大量外汇。
他指出,由于疫情中国茶公司代表无法出席晚宴,均通过视频现场致词恭贺,其中有厦门茶叶公司,福建省茶叶公司及中茶六堡茶叶公司。
视频推荐:
李志贤:中国茶销量大跌 大马茶商可开拓马来市场

李志贤
(吉隆坡24日讯)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会长李志贤透露,国内中国茶销量不尽如人意,并建议同行们积极开拓或扩大市场,包括面向马来友族消费群。
他表示,除了这一策略外,业界还应瞄准尚未接触中国茶的消费者,唯有如此,才能扩大市场份额,做大“蛋糕”。
“去年中国市场的茶叶生意并不理想,虽然茶叶总销量变化不大,但销售额却大幅下滑。总的而言,整体茶市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状况。”
他周五晚于大马中国茶商总会成立6周年纪念晚宴上致词时表示,近一两年,绿茶和红茶的销量出现下滑,而降幅最大的是中国普洱茶。
因此,李志贤呼吁同业们,通过提升内需、提高出口量,以及通过新科技使茶业增值转型等三大方向进行探讨,以激励提升国内中国茶叶的销量。
拓展老茶出口市场
“除了拓展市场,大马在提升中国茶叶出口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天然茶叶仓储环境。”
他进一步说,中国流行老茶,但并未受到严格规范,而大马的天然仓储条件和适宜的温度环境,使得老茶在这里的质量更具优势。为此,茶叶爱好者不妨来大马消费,这也为老茶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李志贤还建议同业借鉴日本抹茶的创新营销方式,将其转化为蛋糕等多样化产品,而中国的乌龙茶、普洱茶也具备同样的潜力,只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他说,俄乌战争与中美贸易战已使茶商面临不明确的发展方向,为此,业界有必要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拓展茶叶市场。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7万吨,较2022年的37.2万吨减少0.77万吨,降幅约为2%;不过,去年的茶叶出口额却是17亿3900万美元(约77亿6463万令吉),较2022年的20亿8200万美元(约92亿6313万令吉)下降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