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再临 华尔街祭出2020年以来最大保证金追缴令

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工商指数星期五闭市时的数字。
(华盛顿6日讯)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国家地区加征关税,引发全球市场连环震荡。
避险基金行业面临自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以来,最严峻的保证金追缴潮(Margin Call)。华尔街多家大型银行由于资产价格急剧缩水,纷纷对客户发出追加担保通知,外界担忧“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或再度上演。
全球股市在本月3日、4日这两天大幅下挫,美国标普500指数跌势逼近2020年疫情初期的最惨水准,原油与高风险企业债同样遭到抛售。《金融时报》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出,华尔街主要银行的经纪部门纷纷紧急开会,已对避险基金客户发出自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追加保证金通知。
“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是指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道琼斯工商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暴跌508点,跌幅高达22.6%,创下美股史上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至今仍未被打破。
事实上,部分大型银行当客户无法即时补足担保金时,将会被迫卖出持有资产应对,形成抛售潮,反而进一步拖累市场走势,导致股市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此次震荡波及范围甚广,包括利率、股市、油价等主要资产均出现剧烈波动。
摩根士丹利大宗经纪部门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本月3日是美国长/短股票型基金自2016年有纪录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天,平均跌幅达2.6%。报告并称,当日卖股规模达“历史级水准”,与2020年疫情初期抛售潮以及2023年区域银行危机相当。
本轮抛售压力主要集中在先前涨势强劲的热门板块,包括大型科技股、人工智能概念股(涵盖软件与半导体)、高端消费品及投资银行股。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长/短股票型基金的“净杠杆比率”已降至约42%,创18个月来新低。
避险基金面临的风险引发银行高度警戒。一名经纪部门主管指“利率、股票与石油价格全线下跌,市场整体波动加剧,导致本次保证金追缴规模空前”。另有银行高层透露,“我们正主动联系客户,全面评估其整体资产组合风险”。
尽管如此,有知情者指部分避险基金早已预见贸易紧张升温,近来陆续降低股票曝险与杠杆比,损失可能因此略有控制,但仍无法避免大规模抛售潮冲击整体市场。
传统避险资产黄金也未能幸免。金价在本月4日重挫2.9%,不仅抹去本周早前涨幅,更显示投资者流动性压力沉重,被迫抛售金条以弥补损失。渣打银行贵金属分析师库珀分析,黄金可能被用来应对保证金催缴,反映市场信心处于低点。
新闻来源:太报(TaiSounds)
【灼见】中国东盟深化合作抗挑战/魏开星
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正当合法权益,悍然实施单边霸凌的关税政策,中国被迫对美采取坚决果断的反制措施。
在这一紧要关头,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当前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发展融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习近平将访东盟三国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于4月9日公布,习近平将于4月15日起对马来西亚展开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据悉,他还将访问柬埔寨、越南两国。
美方拟对中国加征125%关税,对台湾加征32%,对印尼32%,对泰国36%,对寮国48%,而对柬埔寨的加征税率更高达49%。
因此,无论是作为同为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受害者,还是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东南亚国家及东盟整体都是中国深化周边关系的优先方向。
自冠病疫情期间起,中国与东盟逆势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增强了在面对特朗普2.0版本全球加征“对等关税”挑战时的底气与实力。
上世纪末,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快速起飞,却也因此埋下债务过高的隐患,最终遭美国等西方金融资本巨头做空本币与股市,经济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币值稳定,不落井下石,反而提供协助,使这些国家得以稳定局势,并逐步复苏。在与中国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过程中,东盟经济实现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
中国与东盟合作广泛
中国于2001年杪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便积极推动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建设自贸区。自贸合作从无到有,从1.0版逐步升级至2.0版,目前正朝3.0版不断完善。
双方贸易额与双向投资呈几何式增长。“睦邻、富邻、安邻”政策不仅推动经济层面的合作,也深化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及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经贸领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率先在东盟最大国家——印尼宣布启动;中国也发起设立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补充完善“中国—东盟10+1”机制。
在安全领域,中国与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建立边境联合巡逻机制,联合打击贩毒、走私等跨境犯罪。在处理南海争端方面,从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到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持续妥处分歧、避免冲突,使南海逐步成为“合作之海、和平之海”。
虽然有关国家间在主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通过“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共识,才有今日东亚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局面,堪称国际社会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
相较之下,当前欧洲爆发俄乌战争、中东陷入以巴冲突、红海爆发美军与胡塞武装的武力对峙,东亚的和平与发展显得尤为宝贵。
访问将取得丰硕成果
面对美国破坏国际自由贸易体系、肆意推行单边主义,东盟—中国“10+1”、“10+3”机制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成为东亚与大洋洲主要国家集体应对所谓“对等关税”的合作平台。
因此,展望习近平即将展开的东盟3国访问,笔者相信将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首先,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表态称,在与东盟各国领袖磋商后,将推动东盟就美国关税问题统一立场。相信习近平此访,将就此问题与相关国家深入沟通,推动“10+1”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研议对外应对的具体方向与步骤。
其次,中方或将建议马方主办临时“东盟—中国10+1”、“10+3”特别峰会,聚焦协调关税问题的应对机制。
最后,中国将推动RCEP设立特别机制,一方面全面检讨协议实施以来的成果与问题4,进一步发挥协定效能。
另一方面,探讨在新国际形势下,如何与其他区域经济体,如欧盟、非盟、南美共同市场、海湾合作委员会及中东欧等展开关税协调与经贸合作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