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明天过后》一语成谶? 欧洲北美恐陷极寒天气

(华盛顿7日讯)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中心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暖化,使得驱动大西洋洋流的系统“几乎完全失去稳定”,甚至可能崩溃而导致全球气候系统发生剧烈温度波动与气候变化。

美国《华盛顿邮报》5日报道,末日题材电影《明天过后》恐一语成谶,欧洲、北美可能陷入极度寒冷。

这份研究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近年来,科学家纷纷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减弱提出警告;AMOC主要将温暖的海水自热带传送到北欧,然后再沿着海底向南带回冷水。

通过分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海水温度与盐度的数据,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中心发现,AMOC强度的8个间接指标出现显著变化。这些指标显示AMOC正逐渐失去动力,使其更容易因干扰而失去平衡。

如果AMOC彻底停止,欧洲与北美地区恐陷入极端寒冷,美东海岸的海面上升,而负责为全球大多数地区供水的季风也会因此被扰乱。

尽管这项研究没有指明AMOC发现停摆的确切时间,但研究认为“AMOC逼近临界点的时间让我们足以采取对策,但崩溃的后果影响深远”。

 

 
 

 

反应

 

言论

大水灾犹如《明天过后》/南洋社论

从本月17日起开始持续倾盆而下的强降雨,造成大马半岛多地发生不同程度水灾,受灾人数至少数百万人,其中以雪兰莪巴生及周围地区的水患情况最为严重。

根据大马气象局指出,造成的原因包括东北季候风来袭和低气压系统在半岛地区盘旋,导致半岛多个地区出现持续降雨和强降雨。

这是大马影响最大的一次大水灾,其严重情况对身历其境者来说,如同经历了《明天过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电影内的逃生情景。

更让人担心,气象局警告,半岛接下来几天强降雨将更严重,当局担心大水灾会进一步再扩大。

明显的,我国的排洪系统无法通过仅仅2天的强降雨“测试”,这是令人吃惊的。我国政府常常强调这片土地是“没有天灾”的国度,不过在面对两天的恶劣天气却无法应付,是否在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居安思危及谦卑的面对挑战。

同样的,如果短短两天的强降雨可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那么,下一次“袭击”,又会在几时重临?我们是否有能力应付,又或者再次“不战而败”? 

这场突发的大水灾已经重创经济,破坏力非常惊人。众所周知,我国正从冠病疫情中开始走向复苏,却在岁末遇到大水灾拦路,已经影响到经济复苏步伐,同时也造成民间损失惨重。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大水灾“袭击”及破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全国生产力最高的大吉隆坡(雪州及吉隆坡等地区),虽还不至如战争般导致经济活动完全停摆,但已经近乎瘫痪这台国家的生产引擎。

此外,巴生地区更是世界级港都,这回受到大水灾影响已经打击多个港口的吞吐运作,使到我国的出入口通道受到拦阻。

但是,最让人担心的却是2019冠状病毒病如虎环伺,每天高居不下的确诊病例及变种病毒的出现,一场大水灾已令防护中门大开,未来数周会否因此爆发新一波“水灾疫情”,令人担忧。

对于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来说,这是一场政治之外的考验。他表示将动用国家一切可动用的机制,协助灾民,在这同时,军队也开始进入灾区疏散灾民,救灾行动必须快速,以免引发严重的公卫问题。

希望依斯迈沙比里政府在这场灾难中,真正发挥“大马一家”精神,把援手伸给灾民。

这也是一场,上天给马来西亚的考验!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