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人大开幕】 李强:今年GDP增长目标5%

(北京5日讯)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人民币134.9兆元(约82.5兆令吉);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李强表示,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GDP达82.5兆

2024年,“稳”的态势巩固延续。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兆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外汇储备超过3.2兆美元。民生保障扎实稳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24年,“进”的步伐坚实有力。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有新进展,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兆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

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扎实有力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改革部署,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升级。

一年来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一年来,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去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但受国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二季度以后主要指标连续走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加强逆周期调节,聚焦突出问题针对性施策,紧抓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实,推动需求较快回升,生产增长加快,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有力实施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支出规模,加强重点领域财力保障,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降低交易环节税费水平,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

加强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来,加强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28部。自觉依法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出两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等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应对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严防极端案事件发生,依法严惩恶性犯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

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一年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覆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一年来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增进民生福祉

一年来,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巩固“双减”成果,持续优化基础教育生态。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

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去年提高1%,赤字规模5.66兆元、比去年增加1.6兆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兆元、比去年增加1.2兆元。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兆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在提到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兆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兆元。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红火 吸引跨国巨企加码投资

报道:宋阳标

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聚集了数百名各行业掌舵人,显示苹果、西门子等跨国巨企重视中国市场,李强等中方官员出席,强调欢迎国际资本。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第25年,“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是今年年会的主题,来自中外的政要、专家学者、86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国际机构掌门人等,多达数百名各界人士与会。

从企业界与会者的组成来看,本次年会的企业以金融类、能源、环保、制造业、信息科技、医疗健康类为主,外国企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例如苹果、西门子、三星、淡水河谷、塔塔、施耐德、巴黎银行、汇丰控股、礼来制药、辉瑞制药等企业,以及中方的大批金融和电讯业高管,以及矿产、制造、信息科技、医药类企业负责人出席,都集中反映了会议的特点——传统制造业与信息科技的交织与融合,这也是全球发展的重要时代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香港长实集团因出售巴拿马港口被卷入政治风暴,一片喊打,创始人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也现身本次论坛。

拥抱世界抵制单边主义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

中国总理李强3月23日上午在论坛的开幕式上现身,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强强调,今年中国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一方面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另一方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初创科企展现创新力量

李强指出,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涌现,展现了创新的巨大能量。

他也表示,中国继续敞怀欢迎世界各地企业;当今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更需国家开放市场、企业共享资源,携手抵御风险挑战、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方主席、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昊表达了和李强一样的对世界经济未来的担忧。

陆昊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既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

同时,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复杂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气候变化风险加剧,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影响不断加大,给判断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和全球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给了人们更加严肃和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这些也让本届论坛的讨论和碰撞更有价值。

医疗健康行业受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上,除了常见的制造业、科技类大型跨国公司外,医疗健康行业也有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参与,中国也有一家药企“中国医药集团”与会。本次与会的外国知名健康类企业有美敦力、辉瑞、阿斯利康、礼来制药、武田制药、康宁、杰特贝林、万益特、利洁时、诺华、罗氏、勃林格殿格翰公司等。

虽然中国只有一家药企参加,但是中国的卫生主管部门到了一大批官员,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郭燕红、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孙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胜。

中国卫生行业的主官几乎倾巢出动,这表明中国在经历3年疫情后,对公共卫生事业高度重视。

从心脏起搏到神经调控,再到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洞察驱动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美敦力已经在中国本土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售后、投资基金的全价值链布局。

董事长兼总执行长杰夫·马萨(Geoff Martha)表示,未来,美敦力将继续积极促进各界广泛而深远的合作,期待中国在塑造全球医疗产业未来中扮演重要角色。

利洁时集团总执行长李开睿表示,利洁时扎根中国百年,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及中国消费者共同成长。

中国重视金融产业

本次论坛上,中国的金融企业成为参会主力军,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中信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保险以及一些其他民间资本皆参与了此次论坛。

中国国家机构中,财长蓝佛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等人参会。

同时,学界亦有众多金融学方面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与会。

半导体供应链竞争加剧

近年来,半导体的供应链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各主要国家都在芯片领域发力,世界知名企业英伟达依靠芯片成为巨无霸公司,但是科技产品受制于国际政治,华为等中国企业长期受美国制裁,导致芯片短缺,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世界知名芯片公司高通(Qualcomm)总裁兼总执行长安蒙是本次论坛参会嘉宾,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半导体对经济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半导体能够植入万物,实现万物智能互联。第二,实现全球经济增长需要完备的半导体供应链。很多人正致力于半导体供应链全球化、提升供应链韧性。

居家办公带来转变

安蒙指出,数字化转型加速促使芯片消费在短期内完成了数年的增长,这是为适应疫情而发生的产业转型,从公司办公到居家办公的转变,对家庭宽带和电脑运算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有了显著提高;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因素——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融合,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兴起、发展,大大提升了对半导体的需求。

安蒙表示,高通已经和许多中国企业合作超过30年,这几乎和高通的历史一样长。

“我们始终相信中美企业之间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始终是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一股重要稳定力量。”

德勤全球理事会主席安思敏(Anna Marks)认为,德勤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创新充满信心,即便增速放缓,预计未来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也将达到全球经济增长的25%左右。

中国制度型开放优势

此次论坛向外界释放了哪些信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认为,中国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也营造了一个外资不断进入中国的良好前置条件。

此外,中国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特别是在消费领域,跨国企业可以捕捉到很多机遇,这也是中国的重要比较优势。

李强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倡导国际通行规则下的公平竞争,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企业,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互利互惠中实现更大发展。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