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共二十大外事系统大调整 王毅料接替杨洁篪

(北京22日讯)中共二十大外事系统大调整。现年72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不在二十届中央委员名单。

至于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虽然已69岁,但仍在新一届中央委员名单。预料王毅将接替杨洁篪担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

秦刚将负重任

与此同时,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中央联络部部长刘建超也在中央委员会名单内,显示秦刚“将有大用”。这显示北京仍然需要外交老将掌舵。王毅已担任10年外长,之前曾任副外长、驻日大使、国台办主任等职。

另一汪洋进中纪委

中委汪洋不在名单

现年67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不在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名单,显示他在明年3月卸任政协主席之后,将退下常委,并可能告别政坛。

不过,新一届中纪委委员却出现“汪洋”的名字,引起外界揣测。原来两人只是同名同姓,列入中纪委委员名单的“汪洋”是青海省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汪洋。

青海省委常委汪洋出生于1969年2月,来自贵州镇宁,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曾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副部长,今年2月担任青海省纪委书记。

升任政治局常委

李希料出任中纪委书记

中共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名单公布,现任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名列其中,显示他将接掌中纪委, 可能晋升为政治局常委。

在新一届中纪委委员名单中,李希是唯一的十九届政治局委员,显示他将接替赵乐际担任中纪委书记,负责反腐败工作,也意味着他将晋身政治局。

李希今年66岁,历任延安市委书记、上海市委副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等职务。

李希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参与查处轰动全国的贿选案,被冠上“救火队长”的标签。他曾经公开批评辽宁拉票贿选案涉及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前所未有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盛行”,查处贿选案是刮骨疗毒,挽救了辽宁。

李希在十九大升任政治局委员,空降广东接替胡春华担任省委书记。

骆惠宁未进中央委会

港澳系统或大换班

今年68岁的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没有出现在今日公布的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名单中。

原本分管港澳工作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韩正(现72岁)也未当选中央委员,预示他将退休。骆、韩两人未入选中央委员会,预示着中共港澳系统将有主要人事更替。

另一方面,70岁的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依然没有进入中央委员。夏宝龙历任浙江省长与浙江省委书记等职。在2002年至2007年习近平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夏自2003年起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与习直接共事长达5年。

夏宝龙是中共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在2017年中共召开十九大,夏宝龙并未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并在2018年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退居二线。

不过,在香港爆发大规模反修例抗争隔年,夏宝龙在2020年2月临危受命,兼任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亿年历史掀恐龙热潮 香港首见恐龙化石

报道:郭文德

香港首次出土恐龙化石,追溯亿年历史,为华南古生态及地质学研究重大突破,市民兴奋,研究推动恐龙经济。

香港政府公布当地首次出土恐龙化石,对华南古生态学与地质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市民蜂拥前往亲睹首批化石样貌,也反映了这次发现具备发展相关旅游活动潜力。

香港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近日签署协议,开展地层古生物及史前时期遗址领域交流合作,首个合作项目是研究香港东北水域岛屿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指出:“今次发现的化石,是属于白垩纪时期大型及年长的恐龙……这个发现为香港古生态研究提供新的证据,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委托中地质大学调查

出土化石呈扁平状,估计来自一只恐龙的肩部、腰部或臀部。

早于2013年时,香港渔护署便委托北京中国地质大学进行“赤洲—黄竹角咀地质调查”项目,研究人员同年已留意到赤洲岩层可能含有脊椎动物化石。

此外,该校硕士生梅枭次年完成学位论文《中国香港黄竹角咀地层特征分析》,确认黄竹角咀组代表香港4亿年到3亿半年之间泥盆纪时期地层。

直到今年3月,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向古物古迹办事处通报赤洲的情况。

当局与古脊椎所专家自6月起再到该处作考察研究和收集样本,最终在8月确定为大型恐龙化石,不过现时尚未能辨认其具体种属。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料提到:“这一重要发现为香港的地质历史增添珍贵实证,填补本地缺乏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空白。”

古脊椎所副研究员赵祺认为,比对河南、内蒙古的恐龙骨组织切片,可见香港化石更接近蜥脚类恐龙,他又指香港化石的“吸收坑”反映了骨质流失,有助判断恐龙年龄。

另一位副研究员裴睿则推断,恐龙似是死后遭沙石掩盖再被水冲走,未必是在出土原址死亡、埋藏,但化石对于研究该恐龙来源地、生活习惯与遗骸氧化过程,以至香港远古地貌、生态,肯定具备丰富研究价值 。

封闭赤洲限制登岛

广东一带跟赤洲相似的褐红色岩石层,此前同样出土过白垩纪恐龙化石。

宁汉豪提到专家希望明年内能够发表更多学术成果,并且跟其他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作比对,从而串联和建构出华南地区恐龙叙事。

由于需要进行后续清理发掘,政府部门已经根据《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规例》封闭赤洲,限制公众人士登岛。

或有更多化石发现

学界普遍认为,恐龙最初出现于距今约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其后在侏罗纪与白垩纪支配地球生态上亿年之久。

研究同时指出,侏罗纪早期以前的香港地区还是海洋为主,中晚期则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环境应该不太适合恐龙生存。

对于赤洲恐龙化石,专家现时初步判断是出自白垩纪时期恐龙,亦即距今大约1亿4500万年至6600万年前。

尽管今次是香港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但却不是首度发现同期物种化石。譬如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文嘉棋(Michael Pittman),10年前就跟学生发现毗邻赤洲的西贡荔枝庄有副狼鳍鱼化石;该物种属于早白垩纪至晚侏罗纪之间,比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年代更早,这也是为什么文嘉棋日前表示当地可能陆续掘出更多恐龙化石。

拟建香港恐龙公园

政府公布赤洲发现不久之后,首批化石随即安排于九龙文物探知馆公开展出,连日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入场观赏。

部分人士反应异常雀跃,更有意见提倡推动“恐龙经济”、建设中国版“白垩纪公园”或“侏罗纪公园”,乃至声称结合新来港的两只熊猫安安、可可大搞“龙猫经济”,藉此提振在近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本地旅游业。

首要做好发掘科研

香港的科学馆、博物馆等机构其实以往已经常安排别处的恐龙、古生物及化石来港展出,而且坊间反应同样不俗。

在回应前述各种建议时,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强调,目前首要工作仍为做好发掘、科研,但他亦同意未来能跟邻近地区博物馆合办恐龙展览,或是将本地恐龙与菊石等古生物化石一起策展;他也期望跟旅游事务署合作,推出符合香港特色的旅游安排来配合赤洲发现。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