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习近平3度当选中国国家主席 人大2952全票通过

(北京10日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0日以2952全票赞同,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开启第3任期。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现场并报以热烈掌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方面,习近平也以全票2952票赞同当选。

根据新华社,10日的全体会议,应出席代表2977人,出席2952人,缺席25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习近平在今年全国“两会”续任中国国家主席及国家军委主席,5年前的修宪案为其所用,完成“三位一体”,为前领导人江泽民以来首位执政3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2018年3月17日在大陆第13届全国人大会中,2970位人大代表出席。最终计票时显示,习近平在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选举均获得全部2970张赞成票,没有一张弃权票、没有反对票,当时全场也报以热烈掌声。

反应

 

国际

【中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热词 西安科大火速设研究中心

(西安11日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一词,今年中国两会期间成为热门词汇。

澎湃新闻网报道,西安科技大学不但抢先在本月3日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更由校长亲自挂帅主持该中心理论研究及技术攻关等事务。

西安科大官网消息,这座“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大会3日在雁塔校区举行,未来将聚焦“新质生产力”,探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创新方向,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安科大校长来兴平说,面对“新使命、新要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的该校责无旁贷。“紧跟时代步伐,肩负责任使命,聚焦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符合该校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至于“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要如何发挥作用?来兴平说,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要求,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着力在理论阐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

他提出,要“紧抓快干、务求实效”,以“干字当先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热忱”投入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工作,尽快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的价值和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增添动力。

据报道,西安科大“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将由来兴平亲自挂帅,包含理论研究团队、技术攻关团队专家成员,推进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解决关键核心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

习近平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省时,首度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根据官方定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本月初中国两会召开前夕,“新质生产力”一词迅速成为中国官媒大篇幅报道的热门词汇,甚至邀请专家以官方立场加以解读,而参与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在发言时,也纷纷紧贴“新质生产力”发言。

例如,兼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白酒大厂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日前就说,白酒是“传统优势产业”,白酒酿造涉及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风味化学等多个学科。而白酒产业透过科技创新赋能、深度转型升级,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质的特征,白酒产业因此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