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出口关税叠加至54% 中国预告将反制美国

(北京3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中国累计被加征关税高达54%。中国商务部表示,此举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在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措施下,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征收34%新关税,叠加今年早些时候生效的20%关税,中国输美商品的总税率将达到至少54%。

美国财长贝特森随后向记者确认,对中国进口货品关税,将会在特朗普上台后已加征了20%税率的情况下,再加征34%,叠加征收54%。

彭博社报道,此举可能重创中国对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商品出口。中国企业在2024年向美国出口价值5250亿美元的商品,大部分将受到冲击。

麦格理集团曾表示,如果关税水平达60%,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能减少两个百分点。瑞银则预测,这样的关税水平可能使中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减半。这些预测均在去年发表。

中美贸易恐陷停滞

彭博经济研究的一项模拟分析也显示,若关税上升至如此高的水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将几乎完全停滞。

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3日就美方宣布对等关税发表谈话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商务部批评,美方声称自己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亏,以所谓“对等”为由提高对所有贸易伙伴的关税,这种做法罔顾多年来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利益平衡结果,也无视美方长期从国际贸易中大量获利的事实。

“美方在主观、单方面评估基础上,得出所谓‘对等关税’,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相关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中国商务部说,对此,很多贸易伙伴已经表达强烈不满和明确反对。

传中限制本土企业对美投资

彭博社3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已采取措施限制本土企业对美投资,此举可能为北京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

知情人士说,近年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多个分支机构已被指示暂停对有意向赴美投资企业的备案和审批。

此前,中国曾因国家安全和资本外流等因素对部分海外投资实施限制。然而,新措施凸显了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在特朗普加大关税压力之际。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美投资总额为69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一决定会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现有投资承诺,也不会涉及中国对美金融资产(包括美国国债)的购买和持有。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国家发改委暂停审批的具体原因,也不清楚这一措施将持续多久。

 

 
 

 

反应

 

国际财经

关税冲击升级 中国关键增长引擎或熄火

(北京22日讯)中国首季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掩盖了一大薄弱环节: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这一趋势加剧了经济遭受更大冲击的风险。

中国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其中近40%由净出口推动,占比为逾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相较去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上升,当时贸易约占整体增长的三分之一。

对外需的高度依赖出现在一个微妙的时间点。随着美国加大力度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同时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造成全球需求走软,出口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引擎面临熄火风险。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强劲贡献也反映出在通缩压力、消费需求乏力和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的挑战下,国内经济仍然脆弱。

花旗和瑞银等机构的经济学家已将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约4%或更低,并呼吁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稳住经济。

首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770亿美元,占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28%,在关税冲击之下这个数字料将下降。

彭博经济研究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4.2%,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将重创中国出口。

彭博经济学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对华加征关税之后,中国输美商品当前面临的实际关税已经接近115%。加上关税导致的转口贸易减少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间接伤害,GDP增速可能会被拉低2.0%至2.5%。

潜在疲软

上周晚些时候发布的财政数据也凸显出经济的潜在疲软,首季税收收入收缩3.5%,远低于4.6%的名义GDP增速。

土地出让收入也持续下滑,在连续三年下滑后首季跌16%。

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收入的持续萎缩,使得首季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下的总收入同比下降2.6%,至6.9兆元人民币。而这甚至发生在美国关税全面发挥作用之前,意味着政府将不得不进一步举债以支持经济。

虽然中国政府已承诺加大力度提振内需以应对外部冲击,但最新的预算数据显示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滞后。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等一般公共预算下的支出一季度同比下降4.2%,为两年来首次下降。

如果全球贸易随着关税不确定性加剧而受到更大冲击,这一趋势可能需要迅速扭转。

“财政刺激需要在抵御外部冲击和支持国内需求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彭博经济学家还点出,预计中国政府会加快执行2025年的扩张性预算。但如果未来几个月关税不出现明显下调,今年晚些时候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支持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