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后第三度访中 马英九哈尔滨体验冰雪

马英九(右)率“大九学堂”学员访中,在桃园机场向媒体挥手致意。
(台北18日讯)台湾前总统马英九18日率“大九学堂”学员赴中国黑龙江与四川交流,这是马英九卸任后第三次访中。据了解,马英九经上海转机,预计18日下午抵达哈尔滨,晚间将与中方官员举行会见;19日将体验冰上活动,并出席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开幕式。
马英九分别在去年3月底、今年4月初两度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习马二会”。此行规划9天行程,主要到访黑龙江哈尔滨市与四川成都市。
马英九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时表示,基金会虽只是民间单位,但始终愿协助政府推展两岸交流,透过每年几次两岸青年互访,努力将两岸民间误解降到最低,最符合台湾民众利益与福祉,未来会继续努力。

黑龙江哈尔滨的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会场。(取自Ettoday新闻云)
两岸青年交流减少误解
马英九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全球战争频仍,两岸关系远较我们执政时期紧张,两岸青年互相交流格外重要,而两岸青年交流愈多,认识愈深入,未来两岸的冲突一定会愈少。
马英九表示,此次是自己第三度到中国访问,同样带着大九学堂同学们,这是马英九基金会两周前邀请中国师生访问团后,很快地安排台湾同学回访中国。
马英九说,基金会以实际行动,尽其所能推展两岸青年交流,希望能够建造两岸和平的桥梁,跨越政治险恶,传递两岸人民渴望交流的心声,这也是他身为前总统的责任,也是他为台湾乡亲与两岸和平,尽心尽力所能做的事。
中国国台办17日向此行采访的台媒公布,马英九19日上午预计参加与台青的“冰上互动”,下午则会参访知名发电设备大厂、中国央企哈尔滨电气集团,晚间参加冰雪节开幕仪式,20日参访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展馆与侵华日军713部队罪证陈列馆。
四川成都的行程规划,马英九将赴三星堆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以及参访都江堰水利工程、大熊猫繁殖中心等地。
台积电或变“美积电” 马英九:影响台战略位置

作者:童清峰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对台积电可能变成“美积电”忧心忡忡,他在社媒脸书发文指出,台湾人担忧“护国神山”被搬走,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安全危机。马英九强调,此举将严重打击民众信心,冲击两岸关系,甚至影响台湾在地缘政治中的战略位置,长远来看,后果不容小觑。
马英九质疑,赖清德是否拿出任何应对之策,还是天真地认为,把“护国神山”卖给美国,当作缴保护费,就能高枕无忧?他批评,赖政府一边对外高喊台独,一边在内部制造对立,却未曾深思后果。他提醒,不要忘了,特朗普是个商人,利益才是他最在乎的事。如今,台积电已被“卖”了,接下来呢?台湾还能再拿什么来交换?还有多少筹码可供交易?
马英九的锐评引发绿营的强烈反应,民进党发言人韩莹甚至反将他一军,痛批马英九口口声声担忧台湾的安全危机,但眼中似乎只有中国,这才是台湾真正的安全隐忧。她质疑道,当年谁差点将台积电和整个半导体产业拱手送给中国?不就是马英九本人吗?
亲绿名嘴则进一步指出,2014年政府将台积电的持股缩减至仅剩6.37%,正是因为当时马英九试图将台积电卖给中国紫光集团,痛批马英九是“败家子”。
绿营泼脏水攻击马英九
对付政敌,绿营惯用泼脏水回应。但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还原当年历史,指出紫光集团曾扬言并购台积电与联发科,但当时马政府与业界的态度是低调而坚决地拒绝,并在私下审慎应对。作为立法院多数党,国民党与朝野合作,通过“不开放中资投资半导体”的决议案。此外,当时的总统候选人朱立伦与蔡英文也公开表态反对,成功阻止紫光的并购。因此,绿营发言人称“国民党就是要把半导体送给中国”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左正东认为,如果民进党真把在野党视为台美合作的障碍,那么应该在魏哲家会见特朗普之前,利用这一点为台湾争取更多谈判空间,而不是在内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为尚未经过法律程序的投资案背书,甚至透过经过修剪的历史叙事来转移民众的不安与反对。
无力挽回颓势
事实上,面对美方强势施压,绿营早已无力挽回颓势,更不可能对美国说“不”,只能选择顺从特朗普的强大影响力。为了向台湾人民交代,他们只能将美国对台积电的“掠夺”,包装成台美关系的“历史时刻”。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与台湾从这项宣布中究竟获得了什么?《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台积电可能希望借此缓解关税威胁。作为产业的主导供应商,如果这些新厂能够成功避免关税冲击,这笔投资或许能被证明是值得的。
技术流失人才外移
台积电赴美投资引发的争议,核心在于技术外流、研发中心转移,以及可能对台湾半导体竞争力所造成的冲击。魏哲家虽然表示,台积电在美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只是“优化产线”,规模仅为台湾的十分之一,试图淡化可能带来的冲击,但外界对此说法并不完全买单。与此同时,绿营则极力将此合理化,甚至美化为“壮大台湾”,试图向民众宣传这是一场有利台湾的产业布局。
不过,在美国眼中,台积电赴美投资并非台湾“壮大”的象征,而是确保自身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必要手段。特朗普的目标是让关键半导体制造回流美国,减少依赖台湾,确保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美方的战略思维显然是将台积电视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绿营所称的“合作伙伴”。
相较之下,绿营却将这一趋势粉饰为“深化伙伴关系的胜利”,政府高层频频强调台美半导体合作的重要性,却对技术流失、人才外移,以及供应链可能遭到分裂的风险只字不提。对支持者而言,这或许是一场台美产业关系的“里程碑”,但对质疑者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台湾被迫交出的“保护费”,用来换取美方的政治安全承诺。
如果台积电的投资能换来美方明确的安全承诺,或许台湾民众的观感会不同,这也是绿营的期待。然而,现实远比想象复杂。
台被迫交“保护费”
过去,台湾开放莱猪、采购美国军备,甚至已支付超过2800亿台币(约376亿令吉)备存帐金,却仍有1500亿美元军购案延迟交货,至今未获明确安全保障。
同样地,即使台积电投入技术与资金,美方承诺依旧模糊。这让人联想到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而2月27日特朗普更公开拒绝承诺出兵保卫台湾,进一步加深对美台关系的疑虑。随着台湾对美经济与技术依赖加深,如何维持自身筹码,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蓝营学者批评,民进党似乎通过出卖台湾的利益来换取美国的支持,从而确保自身的选举优势,至于台湾的未来与人民的福祉,却似乎被抛诸脑后。不论政治立场如何,台湾人民最终都是这场交易中的最大受害者。
无论赖清德如何解释,台积电赴美扩张已是既定事实,对台湾的科技主权与经济安全影响深远。学者指出,政府应积极扮演产业捍卫者,而非被动迎合美方政策。台积电加码投资美国已引发台湾社会忧虑,未来如何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下,确保台湾掌握半导体核心利益,将是赖政府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