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嫦娥六号月背壤采样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北京1日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领导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2月28日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本最新研究成果。

央视报道,研究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样本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源区特征亦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为学界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科学基础。

本次研究样本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团队分析月球背面样品,发现月球背面存在克里普物质层,且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显示月球形成初期应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

研究亦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样本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演化路径不同,显示月球的不同区域在岩浆洋结晶后演化过程有差异。

月球表面盆地尺度的撞击事件,尤其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可能改造月函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开展有组织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的首次实践,后续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探月科学成果。

 

 
 

 

反应

 

国际

中国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本最新研究 揭秘月背古磁场

(北京20日讯)中国科学院于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线上发表有关嫦娥六号月球样本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示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约28亿年前发生了反弹,存在相对活跃的月球磁场“发电机”,与先前科学界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且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并指这是人类首次揭示“月背古磁场”讯息。

据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是人类首次揭示月背古磁场讯息,为认识月球磁场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锚点,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

研究指出,地球液态外核导电流体的运动如同一个“发电机”,其产生的磁场像保护伞一样包裹着地球,屏蔽宇宙射线,保护地球的大气和水等宜居要素,形成适合生命繁衍的环境。而月球也曾有过与地球类似的磁场“发电机”,但卫星观测和月表实测结果都显示,现今月球已经没有全球偶极磁场。

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朱日祥和副研究员蔡书慧等,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对获批的4颗毫米级玄武岩岩屑样品展开了磁学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记录的古磁场强度约为5微特到21微特(中位数约13微特)。

中国科学院指,这与先前研究认为,月球“发电机”强度在31亿年前急剧下降之后可能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的古磁场强度结果揭示,月球磁场可能在28亿年前发生反弹,指示月球“发电机”在早期急剧下降后可能会重新启动,原因可能是“发电机”主要能量来源改变或初始驱动机制再次增强等。

央视新闻暴动,《自然》审查者指出,该份论文报告了月球古磁场在Apollo和Luna采样未涉及的独特时间和地点的测量结果,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的空白,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