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跳崖事件 4人“群聊约死”

来自中国不同省市的4名陌生男女4月初通过群聊“约死”,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玻璃栈道跳崖自杀。
(长沙9日讯)中国3男1女共4人本月4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玻璃栈道,翻越安全护栏跳崖。
当地媒体报道,3名男子堕崖身亡,余下一名陈姓女子被阻止,但因跳崖前曾服毒,送医抢救无效身亡。警方查明4人均为自杀,据家属透露,4人通过群聊沟通“约死”,其中一名死者是“带头人”。
陈姓女子是来自四川内江的00后。其朋友张女士(化名)和家属一起赶到张家界处理后事。张女士说,当地警方向家属透露,4名死者是通过群聊的方式沟通策划,并由其中一名死者“带头”。
遗书内容用纸相同
4人在跳崖前,从同一个笔记本上撕下纸张并写遗言,遗书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本人(死者名字),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本人是自杀,与他人无关”。张女士表示,遗书在4月2日已写好。
陈姓女子的母亲说,事发当天她就觉得女儿不对劲,多次打电话联系不上后报警。后来她发现,女儿当天凌晨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照片,配文称“晚安世界,我决定要当一个睡美人啦”。
据当地媒体报道,4名跳崖者分别来自福建、河北、河南、四川,年龄从22岁到33岁不等,他们在之前并不认识。
被称为“网络劝生者”的心理咨询师徐世海告诉《齐鲁晚报》,天门山景区4人跳崖的这个事件就是典型的“网络约死”。
他指出,“约死”一般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几个人,在网络群聊里约定到一个地方自杀,都是有组织的行为。这种在网络上小规模约定行为一般很难被发现,“他们是抱着必死之心去的,先服药再自杀,这就是典型的‘约死’”。
据悉,徐世海的儿子也是因为进了“约死群”,在2020年5月12日跳楼自杀,年仅17岁。他为了了解亡子的秘密,卧底进入“约死群”,发现里面基本都是年轻人,跟平常聊天一样谈着自杀。
徐世海表示:“一些‘特别负能量’的人,会进入到一个百人的网络大群。本来在里面就是吐槽的说几句‘负能量’的话,但是聚在一起越说越难受,这些人就会再形成一个小群。如果这时候群里再有人怂恿,可能就一起约着去死。”
徐世海试着出面干涉,后来当起了“网络劝生者”,劝回一条生命,背后可能要花十几万字。就在本月7日,他刚刚救回了一个想要轻生的年轻女子,请她吃一顿“很好吃”的午餐。
根据徐世海,这名年轻女子想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犯错被学校通知了家长,一时想不开”。在劝解并吃了一顿饱饭后,女子的心态总算平静了下来。
徐世海坦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劝回来,“只能劝自己想开一些”,并估计近年来“至少救回了100多人”。
徐世海说网络的角落里有阴影,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希望家长们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比成绩、比能力等更重要”。
放下,走远,找自己/赖芊翠

文|图:赖芊翠
许久未曾远行,生活的琐碎与压力早已堆积成山。
博士论文提案答辩终于通过后,我觉得是时候还旅行债了,也顺便给自己一个久违的喘息机会。本计划去南京,但得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在闭馆整修,旅程不得不暂时搁置。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随手一指,选择了张家界,开启了一场没有计划的即兴之旅。
登上飞机,通过舷窗俯瞰大地,久违的自由感如潮水般涌来。云海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远方的山峦若隐若现,一切都显得那么辽阔而生动。那一刻,我仿佛重新找回了旅行的意义:与其执着于一个目的地,不如随心而行,让每一步都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走进《阿凡达》世界
旅行的那些天,我彻底放空了自己。清晨,被窗外洒进的阳光唤醒,迎接的是一顿丰盛的早餐,接着便是充满惊喜的旅程。夜晚,在一场酣畅淋漓的烤串与啤酒后回到酒店,沉沉睡去,一觉睡到闹钟响起。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需要立马回应的邮件,心里不放事,眼中只有景。
张家界的奇峰异石、苍翠云海,每一处风景都像是为疲惫的心灵量身定制的疗愈良方。站在天门山的玻璃栈道上,感受脚下万丈深渊的惊险刺激,才明白真正的恐惧不是外界的高度,而是内心的束缚。
穿行于袁家界的峰林间,看那一根根直插云霄的石柱,恍若走进了《阿凡达》的潘多拉世界。在金鞭溪畔漫步,清澈溪水潺潺流淌,溪边的狝猴灵动跳跃,让人不禁生出几分童趣。
让心灵重归平衡
这次旅行,没有繁复的计划,也没有紧凑的行程,只有一颗想看世界的心。走走停停间,我发现自己竟然能如此轻松地放下那些沉重的包袱。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解放。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是一种久违的轻盈。
我想,旅行之所以像一剂大补贴,不仅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风景,尝到不一样的美食,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停下来,与自己对话。在陌生的土地上,我们不再是被琐事捆绑的那个人,而是一个可以自由呼吸、随性而为的旅人。
于是,我告诉自己,这样的旅行,我还要继续。这不是一次逃避,而是一种疗愈,是让心灵重归平衡的修行。在这片山水之间,我找到了久违的自我。真正的善待自己,不是取悦世界,而是旅途中那个卸下重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