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中国一带一路 美国推中东印度铁路网

沙利文
(华盛顿9日讯)中国在中东地区大力推进“一带一路”计划之际,美国拟联合沙地阿拉伯、阿联酋与印度等国,于14日讨论推进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反制。
该项目预计打造一个铁路网络,不只可用来连接波斯湾与阿拉伯国家,更可借由该地区港口的航道连接至印度。
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道,称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13日将抵达沙地,并计划次日与沙地、阿联酋和印度的国安顾问会晤。
而上述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正是沙利文此次中东行所要讨论的议题之一。
报道称,上述大型铁路网基建项目,即通过铁路串联中东地区的设想,早在2022年的“I2U2集团”会议上就已提出。
一位参与该项目前期讨论的前以色列高级官员则直言,“尽管未曾公开表述,但从这个项目提出的第一天开始就是针对中国而来;且印度所具备的此类大型基建项目上的专业知识,将有助于推进该倡议。”
据了解,I2U2集团2021年底成立,目的是围绕讨论中东等地区的战略基础设施项目;该论坛成员包括美国、以色列、阿联酋和印度。
该项目据信瞄准中国,一位直接参与了该问题早期讨论的前以色列高级官员告诉Axios:“没有人大声说出来,但从第一天起就与中国有关。”
报道说,就在最近几个月,拜登政府扩大该项目,并进一步把沙地纳入。
有知情人士表明,该项目将包括通过铁路连接地中海和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并通过相关波斯湾港口连接印度。
中国凭何屹立不倒?/许文谦
美国长久以来有着“打老二”的恶名。近百年来,凡有国家或组织显露出崛起势头,威胁到其霸主地位,美国必定出手制裁,毫不留情。英国、德国、苏联、日本、欧盟等,都曾在美国的制裁下元气大伤。
如今,特朗普在贸易上重新掀起与中国的关税大战,妄图通过加征关税,破坏围绕中国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迫使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断链,进而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产业链体系。
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企业疯狂制裁,限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打压人工智能的发展。
然而,令美国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次,它的种种手段似乎都打在了“棉花”上。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并未如它所愿倒下,反而在这场激烈的博弈中,愈发坚韧,稳步前行。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有着诸多坚实的底气。
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体量,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14 亿人口所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足以支撑起经济的内循环。
此外,国民也有“未雨绸缪”的储蓄习惯。根据数据,2023 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保持在35%左右,远高于美国的 8.9%。高储蓄支撑的消费潜力成为经济“稳定器”。
抱团取暖抵制美式霸权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逐步构建起广泛的朋友圈。“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让中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紧密相连。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开展贸易合作等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国视为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地,中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与信任。这些国家与中国抱团取暖,共同抵制美式霸权。
在科技领域,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以“ DeepSeek”为代表,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实力。这增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
中国也在 5G、特高压、新能源等领域快速建立全球领先优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成为全球第一,形成从电池研发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在外交层面,面对美国的步步进逼,中国官方反击言辞犀利。通过双语战斗影片等形式,向世界清晰地表明立场,促美国及时收手。同时,中国向世界发出灵魂拷问:各国是要继续困在美国营造的高墙林立的小池塘里,还是要拥抱中国所倡导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广阔海洋,构建全新的国际秩序?这影片让越来越多国家深思。
从全球视野来看,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全球关税战”,不仅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更将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传统盟友纳入打击范围。他对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还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20%关税。即便对等关税实施暂缓90天,但其释放的“美国利益优先于一切”信号,已彻底动摇国际社会对美信任。
更具讽刺性的是,美国还自行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17个国际组织,亲手拆解自己主导的全球化框架。
当美国试图迫使盟友“选边站”时,其战略操作却不断将合作伙伴推向中国。中国以“非对抗性开放”破局,例如在能源领域,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增长,缓解加方因美加管道争议导致的出口困境。
在农业领域,中国也扩大澳洲牛肉和巴西大豆的进口。更具标志性的是,中日韩外长会在东京举行,三国为经济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如今,美国的对手,或许早已不是中国一个国家,而是一片不愿被美国主导的联盟。
在这次战斗里,中国显然命硬,扛得住美国的全方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