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拆回教堂建印度庙 莫迪揭幕恐引宗教冲突

(新德里23日讯)印度总理莫迪22日为供奉印度教主神之一“罗摩”(Lord Ram)的神庙,主持开光仪式。庙址所在的北方州阿约提亚(Ayodhya)被印度教徒视为罗摩出生地,因此意义格外重大,让莫迪可以兑现打造印度教国度的承诺;对于即将在5月举行的全国大选而言,也有助于莫迪赢得创纪录的第三届任期。

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BJP)和其他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赞扬罗摩神庙象征印度摆脱数世纪以来回教徒和英国殖民阴影、重塑“印度教骄傲”。由于印度境内的印度教信徒约占总人口80%、达10亿人,这场宗教仪式形同全国性庆典,多个地方政府宣布放假,股市休市,也被视为莫迪的竞选活动正式起跑。

罗摩神庙耗资约2.17亿美元(约10.3亿令吉),虽然尚未全部完工,仍在23日对外开放。官方估计,每日前来朝圣的信众将达10万人。当局为了信徒、游客辟建朝圣道路,建造新机场和铁路车站,大型连锁酒店也争相进驻。

与回教徒纠葛数百年

在执政近10年的时间里,莫迪企图将印度从世俗民主国家,转变为印度教国家。然而,神庙揭幕也引起外界担忧,此举恐引发新一波宗教冲突。1528年蒙兀儿帝国入侵印度,摧毁原先的神庙,改建为巴布里回教堂(Babri Mosque);1992年印度教徒再将该座回教堂破坏殆尽,引发印度独立后最严重的全国性骚乱,约2000人遇害,多数为回教徒。

2019年,印度最高法院将神庙遗址的处置权判给印度教一方,但也裁示拨出另一处地点给回教徒建造回教堂。双方的紧张关系反映在罗摩神庙仪式的维安规模上,当局封锁边界防止人潮涌入,并投入约2万名维安人员,包括部署特别行动队、狙击手、讯号干扰车与反地雷无人机,架设超过一万具摄影机。全国的维安层级也随之提升,尤其是在过去曾爆发印度教徒与回教徒冲突的城镇。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须与在野党组联合政府 印度大选莫迪虽胜犹败

印度大选的出口民调显示,现任总理莫迪所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仍然是第一大党,但是所获得的国会议席减少,被迫必须组织联合政府。在野国大党则增加47席。

印度选举结果对总理莫迪及其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打击,对他接下来如何治理国家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莫迪本是信心满满,豪言“拿下400席”,在经历了长达7个星期的投票过程后,总计票结果出炉前的出口民调显示,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将像之前2次一样,能以压倒性优势获胜。

出乎意料的是,选举结果显示印度人民党赢得的议席比预期少得多。

印度人民党还是保住了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一大党地位,但其获得的240席不仅少于前两届大选,并且没有达到272席的半数,需要与盟友携手组阁。

该党在全国民主联盟的2个盟友,即南部安得拉邦的泰卢固之乡党,以及统治北部比哈尔邦的联合人民党,都承诺支持莫迪。在2019年选举中,印度人民党赢得了303个席位。本次选举最大在野党国大党则取得99席,较2019年增加47席。

印度选委会没有公布执政联盟与在野联盟的议席总数,根据各大媒体统计,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总共拿下292席,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派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则拿到220个席位,高于预期。

其他独立政党取得17席。

连任3届追平尼赫鲁

莫迪在选举成绩出炉后向支持者发表演说,仍自豪地宣称,这次的选举胜利是“1962年以来首次现任政府第三次获胜”,而这将是“‘印度发展的新“黄金篇章’”。分析认为莫迪追平了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

莫迪的支持者认为,莫迪获得第三任期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稳定的治理记录、连续性的吸引力、高效的福利计划,以及人们认为他提升了印度的全球形象。

品牌失去光彩

莫迪向印度民族主义支持者兑现了其宣言中的关键承诺:撤销印控克什米尔自治权、在阿约提亚建造罗摩神庙并实施备受争议的公民法。

许多由印度人民党统治的邦都实施了法律,加强对跨宗教婚姻的管制。

莫迪向来享受的受欢迎程度归功于他精通品牌塑造,但这次选举结果表明,莫迪品牌已经失去了一些光彩,他并不像许多支持者认为的那样不可战胜。

近年来,莫迪和印度人民党一直把“印度教民族主义”作为收割选票的利器,认为只要讨好80%的印度教选民就可轻松获胜,漠视甚至打压回教徒等少数群体的权益;结果印度人民党流失的选票正是来自这些印度教选民。

分析指出,这显示相当一部分印度教民众对莫迪近年来把宗教置于政治之上、破坏印度世俗主义、压缩社会自由空间持不满态度。

选民关心失业通胀

重修古城阿约提亚的印度教罗摩神庙被视为莫迪的重要政绩。

这座引发巨大争议的神庙取代了1992年被印度教暴徒夷为平地的一座16世纪回教堂。那次回教堂拆除引发了全国性骚乱,造成近2000人死亡。

莫迪借神庙来赢取印度教选民的支持。但此次选举结果反映出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高失业和高通胀。

印度人民党在寺庙所在地阿约提亚丢掉了席位。

阿约提亚周边的北方邦的选情也显示莫迪政绩名过其实。

北方邦是印度人民党的票仓,自2017年起由印度人民党执政,共有80个议会选区。

反对党默契更佳

作为印度人口最多的邦,是决定新德里执政者的关键。莫迪和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都在北方邦上阵。

选举结果是印度人民党在北方邦遭遇挫折,获得席位数较前两次选举大幅减少。

在北方邦,反对党印度社会党和国大党之间的合作这次比过去更好,拉胡尔·甘地的策略坚定地抓住了莫迪政府执政期间的“软肋”。

反对党聚焦贫富差距、失业率、印度教徒与回教徒矛盾等问题,这些都是印度人民党执政的薄弱环节,成功取得了印度妇女、青年、农民和少数宗教团体的支持。

须更重视经济改革

35岁以下选民对印度人民党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导致在北方邦失去了影响力。

在莫迪的选区瓦拉纳西,国大党候选人阿贾伊·拉伊大大蚕食了莫迪2019年的胜利优势。他的胜利优势从5年前的近48万票下降到约15.2万票。

分析指出莫迪以印度民族主义为竞选纲领的政策在“印度民族主义地区”没有发挥作用。在面临挫折下莫迪第三任期必须更重视经济改革,压力不可谓不小。

贫富差距历来最高

在前方等着莫迪的将是更为复杂的现实,他将被迫在他10年的执政中首次依赖联盟伙伴——其中一些伙伴可能不认同他的经济或政治议程。

泰卢固之乡党并不赞成莫迪主张的印度教优先议程。泰卢固之乡党和联合人民党都被认为是经济政策的实用主义者,莫迪的新政府可能需要找到资金来实现其所在州的福利项目。

印度历史上有过混乱的联合政府,尽管当时一些联合政府在实施经济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印度人民党与盟友组建政府,所形成的彼此相互依赖性需要采取更具协商性的方式。

如果盟友感到被忽视,强大的依赖性将使印度人民党很容易垮台。

此前,莫迪在竞选宣言中誓言,如果第三次当选总理,将实现印度跃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30年将实现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甚至要在2047年印度独立百年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等。

持平来说,莫迪的“印度制造”政策创造了大量财富,但目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工业化改造逊预期

2022年至2023年,印度最富有1%人口的收入和财富份额分别增至22.6%和40.1%,达到历史最高水准。可惜的是,普通民众并没有感受到财富的获得感,贫富差距巨大。

“印度制造”对印度的工业化改造也不如预期,制造业在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仅为13%,比2015年的16%下降了3个百分点。

庞大人口就业压力

今年初发生的农民“挺进新德里”示威就是最好的例子,农民们迫使政府兑现2021年许下的承诺,立法提高并保证农作物的最低价格。

莫迪为了避免示威影响大选胜算,不得不做了一些让步。由于印度人民党在农村地区失利,原本有望释放价值和增长潜力的土地和劳动力改革可能会被搁置。

而且,摆在莫迪眼前的挑战都是极为棘手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走出“有增长无就业”的窘境,通货膨胀率高涨需要被抑制,发展不平衡必须解决。失业问题成为反对党最有力的攻击武器。印度作为人口大国,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庞大的人口同时带来了就业的压力。

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资料,今年印度失业率从3月份的7.4%上升至4月份的8.1%。政府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城镇人口失业率达到6.7%,在15岁至29岁人群中则上升至17%。

莫迪在位10年,在外交层面可谓左右逢源,成为多方面极力拉拢的对象。来到第三个任期,莫迪的外交路线会有所改变,还是维持原状,备受关注。

疏远中国功利亲美

国际关系分析认为,预料莫迪还是会倾向美国,继续疏远中国。

然而,他不会全面倒向美国,违背本身的利益,在特定的立场还是会拿捏好与中国的关系。

印度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其外交政策是功利主义色彩甚重的“印度第一”。因此,印度倾向美国并非基于意识形态,而就是出于功利主义的考量。

至于对中国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不愿在边境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也是将反华作为调动美国和西方的一大杠杆。

因此分析认为,中印关系的改善也较难有积极预期。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