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净增1000万 中国逾60岁人口破3亿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国内有至少3.1亿人是60岁及以上。
(北京25日讯)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有3.1亿。
《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未来10年内每年净增还会超过1000万人,高龄化速度最快。对此有官员强调,因应高龄化需掌握未来10年的窗口期。
据报道,中国副民政部长唐承沛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发表中国人口高龄化国家战略相关的演讲时披露数据,指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比重分别为22%、15.6%,已进入“中度高龄化阶段”。
唐承沛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高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且老年人口数量最多,高龄化速度最快,因应人口高龄化任务最重。
他表示:“从发展规模和速度看,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口总量。未来10年内,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
唐承沛说,中国面临的挑战,还在于高龄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明显,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在发展中应对人口高龄化任务艰巨。
他表示:“预计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出生高峰期人口陆续退休,老年人口结构相对低龄,是接下来中国人口高龄化程度较低的时期,也是积极因应人口高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挑战的另一面是机会。唐承沛表示,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特别是低龄老年人,截至去年末60岁至65岁的低龄老年人口规模约9000万人,他们的财富储备相对充足、消费意愿强烈,涵盖康养、护理、旅游、适老化改造等多个细分领域,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庞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从6%上升到9%”。
新闻来源:中央社
迁厂海外计划搁置 中企改找货源售美
独家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5日讯)美国针对“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和“由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产品实施的打压政策,已促使中国厂商重整海外布局策略,早前在中美贸易战中掀起的厂商迁移大计料搁置。
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一般认为中国投资者会来马设厂避险,然而专家指出,随着中资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外部压力,原有的“走出去”计划已逐渐失效。不少中国企业从原本的厂房迁移计划,转为直接对外采购作为出口用途。
根据了解,一些与美国业者签了订单的中国制造商,如今为了避税而直接寻找其他国家的货源或成品,再转卖给美国买家。由于大马相较下关税较低,为此成了中企询价采购的目标之一。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咨询总监拿督蔡兆源向《南洋商报》说,这趋势在过去几个月已陆续显现,即中企在大马等地的新投资,开始从设厂转为贸易采购活动。
他说,据悉所涉及的产品包括家具、钢铁等,而中企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更频繁地前往东盟国家如越南和大马进行询价采购,以避免直接出口遭遇到限制。
经济学家白文春也说,早期的厂商迁移曾带动其他资产类别获得溢出效应,但如今随着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升高,这种势头可能已失去动能。

蔡兆源
中资不会贸然收购马企
蔡兆源说,过去两三年来,“中国+1”政策促使部分中国厂商及跨国企业迁往东南亚设立新据点,以避开关税与分散供应链风险,然而美国政府持续从“产品原产地”到“制造商背景”进行双重审查,使中国厂商即使迁移也无法遁形。
至于是否会出现中资收购本地企业的情况,蔡兆源认为,在当前中企受到密切关注与遏制下,他们应不会贸然出手,以避免未来自陷困局。
另一方面,白文春指在对等关税下,情况或更趋复杂:“我认为企业不会迅速决定是否将业务迁回美国,多数会先观望发展,再决定下一步。而且,关税肯定也会影响大马的经济增长。”

白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