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关系难大改变 中美高层会晤“为办而办”

布林肯

布林肯星期四将与沙利文在阿拉斯加会见中国官员。
(华盛顿17日讯)中美高层18日将在阿拉斯加会晤,前美国国安会中国、台湾及蒙古事务主任何瑞安分析表示,这仅是双方互相摸索的一部分过程,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中美关系路线也难因此有大改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目前出访日韩,18日将转往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市,协同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晤。
由于中美关系过去几年急剧恶化,这也是美国新任总统拜登1月底就职来,首度派内阁高层与中方会晤,格外受到外界关注。
目前担任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资深研究员的何瑞安(Ryan Hass)16日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美在阿拉斯加的会谈,不太可能带来什么大突破,或大幅度改变美中关系路线。
何瑞安表示,此次会谈是双方摸索彼此关切与优先事务过程的一部分。“我预期比较像是练习如何为(中美)关系播放合适情境音乐,而非深入讨论任何特定关切议题。”
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现任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卜睿哲(Richard Bush)则猜测,此次会谈可能是为办而办,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卜睿哲解释,对美中双方来说,两边高层坐下来面对面,尽可能清楚阐述彼此在各项政策议题上的立场,而非透过媒体,有其重要性。
他说,会谈另一个目的,可能是探索未来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就广泛议题交换意见的可行性。
“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权力专案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呼应指出,过去这段时间,美中主要是透过公开致词或发表声明的方式对话,会谈让他们有机会关起门来,表达彼此对美中关系的关切与愿景。
至于中美高层会晤可能达成什么成果,葛来仪表示,外界期望不应太高,一个可能性是双方达成协议,建立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对话机制。
针对会谈重点,前AIT台北办事处长杨苏棣(Stephen Young)指出,他预期美方会对中国区域侵略行径有明确表示,包括在南中国海、钓鱼岛、朝鲜半岛、台湾及东南亚等。
另外,北京在缅甸政变所扮演角色、双边贸易及窃取智慧财产权等议题,也可能在会中触及。
杨苏棣说,他相信布林肯与沙利文在可能情况下,会与中方寻求共识。但他们同时也会清楚让北京知道,美国白宫易主,新人事有新作风,前任政府的摇摆政策已成过去。
推荐视频:
特朗普向习近平示好?/谢诗坚博士
2024年对美国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特朗普经过4年的卧薪尝胆后奇迹般熬出头来,成为继1884年罗弗克利夫兰后第二位隔一届重回白宫的总统。
对于特朗普的回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看来态度谨慎,希望迎接一个晴朗的中美关系。而特朗普到目前的表现,表面上也是积极向上的,让人感到继奥巴马总统之后,特朗普会改变对习近平的态度。
中美关系大倒退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时于2018年向中国发动贸易战,令中国措手不及。除了提高关税征抽外,美国也对中国一些产品实行禁令。
因为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变,导致中美关系友好近50年后,又再出现大倒退。主要是美国指责中国在双方贸易上,一直占出超地位,而美国的入超却越来越大。

特朗普之前在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上与习近平握手。
对此,特朗普要中国以最快的时间调整偏差。但这种长年累月压积下来的大出超,已非短时间可以弥补。
今次,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之后再次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但他又不能否认由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独资拥有的短影音平台TikTok救了他,不少选民也利用这个平台传布对特朗普选举有利的短片和宣传。
反之,美国民主党的拜登则少有从TikTok中获得利益,也就借故指中国发明的玩意儿有窃取情报的功能而通过禁令。特朗普上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给TikTok75天宽限期,以观后效。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特朗普会改变他的反华反共政策,更何况他的内阁中也有不少鹰派人物,如国务卿卢比奥和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这也是一个令中国头痛的问题。
除非特朗普能够压下鹰派人物的歧见,减少对中国的仇视和怀恨,否则中美关系将不可能恢复常态,甚至会发生预想不到的擦枪走火。
反共立场不会改变
正是这种关系不被看好之际,特朗普今次突然心血来潮,决定邀请一些国家领袖参观就职典礼,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被邀请成为嘉宾,可以说是特朗普费尽心思想出来的高招。
美国的反共立场不会改变,尤其对于让中国走在前头,就美国而言,万万不能允许。只要中国不在现代化武器方面过于耀眼,美国就会当作中国还赶不上美国,正如拜登离职前说,中国永远赶不上美国。
在此情况下,中国让美国占第一位也不是坏事,因为在今天的世界博弈中,实际上,离开了中国就无法解决问题,例如以巴达成的停火协议、俄乌战争有望结束、南海不再兴风作浪及台海事务减少国际化,也是因为中国介入促成的。
如果特朗普对于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气候组织,最终没有收回成命,就是对人类安全不负责任。除非联合国有能力负起这两大重责,否则人类的健康和空气的污染又由谁来管?
说来说去,特朗普并没有将重心放在争议的焦点上,而是一切以美国为主。在发出善言之后,又来个下马威(估计会对中国产品入口美国再加征10%,也会对中国实施更多的禁令)。因此,期待特朗普在百天内与习近平会谈而达成成果,也许并不容易,可能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