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续5年最佳 江苏创新力超北京

2024年9月在江苏省无锡商业航天展示馆拍摄的火箭发动机模型。
(北京8日讯)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江苏代表团开放活动上,包括多名民营企业家在内,一众代表7日发言围绕江苏大力投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等主题。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全省去年将公共预算的5%投入到科创,达人民币788亿元(约480亿令吉),其中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加55%,令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超过北京,升至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
信长星表示,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江苏连续5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吁西方感受真实新疆
此外,新疆党委书记马兴瑞表示,现在新疆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美国和西方不以事实为依据,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的幌子,找一些“虚的东西”污蔑新疆。
他强烈呼吁传媒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想干什么都可以”。
“切身实地感受一下真实的新疆,不要被有些国家专门抹黑新疆的媒体影响。”
同场的新疆人大副主任王明山也说,新疆始终致力于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动者自发自愿外出就业,可以自由选择去哪里工作,“所谓的新疆强迫劳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李书福发言时戴上智能眼镜。
吉利吁政府支持民企
加速数字化绿色转型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在政协会议全会发言时说,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建议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综合新华网和新浪财经报道,李书福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也提出三点建议。
他说,一是坚守制造业阵地,稳固传统产业基本盘。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但有国际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仍较少。
建议依据各行业情况,从加强要素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强化标准执行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稳固传统制造业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筑牢基础,支持鼓励从0到1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传统制造业优势,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理念创新、能力转型,早日形成以研发为先导、灵活制造能力为支撑的新型制造业大国。
李书福称,二是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巩固产业升级好势头。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工业制造”重点行动,支持制造业链主企业广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科技,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价值链层次,形成全链提升的规模效应。
他最后提到培育绿色低碳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代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新三样”,产业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强,是民营企业奋力开拓形成的中国经济增长新亮点。
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巩固“新三样”优势,支持更多企业拓展绿色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绿”而行。
中国营商环境亟待优化 异常市场主体超千万
报道:宋天启
中国民企营商环境堪忧,除了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还面对部分地方政府的打压手段、执法者的跨省趋利执法等,致使超千万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潮。
中国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人民币70.77兆元(约43.5兆令吉),人均负债人民币5万元以上。
2024年前10月,中国平均失业率为5.1%,而通常失业率达7%就被认为达到红线。中国劳动力人数约为7.722亿,失业人口达到近4000万。
解决80%就业的民营企业却遭遇空前寒冬,越来越不友好的营商环境、此起彼伏的趋利执法,导致大量企业心惊胆战,存亡难料。
据不完全数据,仅2023年1至12月份,中国全国注销企业约300万家,其中,注册资本超人民币100万元的企业约占半数。全国有超过50万家企业倒闭,247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或破产清算。
大量民营资本外逃
越来越恶劣营商环境导致大量民营资本外逃。经济学家卢麒元指出,过去10年,有超过人民币30兆元的资产离开中国。
2024年11月中旬,虽然气候比往常的同时期温暖很多,但是中国北方的供暖季还是如约到来。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的天衢新区的一家名为德州恒益热力有限公司的供暖企业开始为辖区内50个小区、65家公建企业、总计4万余户供热,供热面积达470万平方米。
看着这一切,山东大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承强心里却冰凉冰凉的。

德州凯元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德州市经济开发区。
这个庞大的供热系统原本都是他公司旗下的设施,但2021年10月供暖季前,德州天衢新区(原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却新成立一家新的供热企业“恒益热力”,将凯元热电所建立的资产强行抢走。
冯承强认为,德州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无语。恒益热力抢走的正是他以前收购的德州凯元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他被当地政府官员招商来此,却遭遇关门打狗。由于政府失信,导致他的企业10年亏损人民币6亿元,企业也被一抢而空。
冯承强说,他是2011年被德州市发改委的主要领导招商引资带到德州。他接手的凯元热电在之前已运营约10年,每年亏损人民币数千万元。
冯承强原本就是做电煤生意,有电煤成本优势,在当地政府多项优惠政策保证的承诺下,他全盘接手凯元热电,并在接手后融资对供热管网进行大规模修建。
但未曾料到的是,在冯承强接手后,原先政府承诺的直供电、直供暖等一概没有兑现,这导致大强集团10年巨亏人民币6亿元。
趋利执法损企业家权益
发布会上透露的一个内容震动现场:2023年5月下旬起,外省某县警察杨某某、协警占某某驾车前往浙江、江苏等地,意图以帮助处理案件为由向企业家索取财物。
当年6月11日,两人将企业家沈某从江苏吴江家中带走,后沈某在浙江湖州境内跳车逃跑并报警。
首见跨省抓企业家
后二人以滥用职权罪分别被判刑8个月和7个月。虽然趋利性式执法屡有耳闻,但是,民警和协警跨省抓企业家的还是第一次见诸新闻。
浙江省检察院表示,趋利性执法司法严重损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重污染执法环境、影响司法公正、损害法治权威、破坏营商环境。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一篇研究文章指出:要着力营造保护、尊重、学习和争当企业家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制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保护法》,运用法律手段,强化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和财产保护,提升财产安全感,让民营企业能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和潜心经营;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持续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冤错案件。
政府各种手段打压民企
不仅是凯元热电一家企业,在德州,原先中国鸭肉出口第一的中澳集团和中国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皇明太阳能均遭到当地政府各种手段的打压,前者垮掉,资产被瓜分,后者董事长被迫实名公开举报时任德州市委书记,后该市委书记落马。
2024年8月,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执法人员说,“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这句话引发巨大舆情。
讽刺的是,在2024年11月21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有关部门称: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山东连续4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的10个省份之一。
在山东这场新闻发布会前一天,浙江省检察院也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浙江省检察院通报今年该省“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
发布会透露:浙江省检察机关对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帮助123家企业解冻账户资金人民币7000余万元,解封房产6套,解除扣押汽车20辆。

皇明太阳能是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的启动者。(取自皇明太阳能官网)
欠薪频发 经营困难
11月21日上午,上海国利汽车真皮饰件有限公司员工在上海市闵行区沪松公路与中春路交界处的公司总部门口讨要薪资。
由于处于早高峰进城车流量大,沪松公路进城方向形成拥堵。警方抵达现场疏散工人后,道路交通恢复正常。
根据天眼查数据,上海国利汽车真皮饰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员工人数达2646人。2024年11月11日,该公司被执行人民币2600多万元的欠款。
上海国利汽车真皮饰件有限公司是上汽大众主要的真皮供应商,早在2017年,上海国利发函给上汽大众,函件指上汽大众突然关闭结算系统并且设置没有办法接受的3个不合理结算条件,导致该供应商人民币30亿元的货款无法结算,扰乱公司的生产节拍,造成公司生产效率明显下降。
资金链出问题
位于山东聊城的鲁西南医院2024年初拖欠全院600名员工8个月工资、社保,总计超过4500万人民币。院长不得已绝食来减少对欠薪员工的愧疚之心。
一位民营企业家说,很多企业欠薪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这几年市场环境不好,很多企业都是勉强度日,外面下游的欠款收不回来,上游的钱又不能不付,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这位企业家说:“谁愿意欠薪呢?欠薪就意味着无法开工,无法开工,企业怎么生存?”
2024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2万人,同比上升36.5%,起诉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涉企犯罪5827人,同比上升41.1%。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部署开展的“涉民营企业家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中,共对2519名民营企业家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建议采纳率达90%。
2024年10月,上市公司大胜达实控人、董事长方能斌已被洛阳市西工区监察委员会解除留置。截至10月10日,有类似遭遇的上市公司至少包括16家。
如果将被“带走”、尚未解除留置的上市公司计算在内,这样遭遇的企业多达30余家。而在过去3年间,高管被实施留置的上市公司共计只有31家。
每天6千商家倒闭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销、吊销量达到惊人的160万家,2023年则倒闭135.9万家,这意味着中国每天就有五六千家餐饮商家倒闭。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主体1138.8万户,682万家企业采取简易注销程序、通过公示承诺书退出市场。
2023年注销企业中,据不完全统计,有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266家、承担省级及以上研究平台企业12家、参编标准企业408家、拥有授权专利企业1万2858家。
其中,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北京市、深圳市分别注销企业20万7408家、10万5469家、8万8979家、6万2883家、6万1515家,成为注销企业数量最多的前5城市。
政府培植营商环境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22年就发布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国务院要求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
国务院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大协调督促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经验做法,并不断扩大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