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被捕13次 15年来见不到丈夫一面

(德黑兰7日讯)今年51岁的伊朗女记者、人权运动领袖穆罕默迪,周五(6日)获选为202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她从32年前还是大学生的年纪就从事女权运动,投身新闻工作跑先锋,更成为伊朗境内倡议自由人权的领导级人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多次被捕定罪下狱,和平奖揭晓时刻她仍在服刑,已7年无法看到2个孩子,过去15年来见不到丈夫一面。

诺贝尔奖官网指出,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此生遭伊朗当局逮捕13次,刑期总计31年,另受154下鞭刑。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周五表示,希望透过今年和平奖向世界各地受到歧视的女性传达“怀抱勇气、继续前进”的讯息。

穆罕默迪透过《纽约时报》声明,全球对她倡导的人权运动表达的支持与表彰之意让她“决心更强、责任更重、热忱更多、希望更浓”,“我也希望这份赞扬能使伊朗人争取改变的力量更强、组织更稳。胜利就在不远处”,“我永不停止争取实现民主、自由、平等”。外媒报道穆哈玛迪在德黑兰服刑,刑期12年;《纽时》指她目前刑期10年。

穆罕默迪丈夫与孩子移居巴黎

1999年与穆罕默迪结婚的拉赫马尼(Taghi Rahmani),2012年出狱后带着一对双胞胎孩子以难民身分移居巴黎。周五他获知身系囹圄的妻子获殊荣时说:“这座奖为她争取人权的奋斗之路增添勇气。更重要的是,这是颁给‘女性、生命、自由’运动的奖,属于伊朗全体人民,属于所有人权运动者。”

“女性、生命、自由”(woman, life, freedom)是伊朗去年爆发的全国社运口号。去年9月16日,因未戴头巾遭伊朗宗教警察逮捕的库德族22岁女子艾米尼(Mahsa Amini),疑似于拘留期间遭殴打重伤死亡。她的死讯引发扩及伊朗全国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成为伊朗1979年革命以来动摇国本程度最严重的事件,外界常以“头巾运动”、“头巾革命”称之。许多学生与男女上街抗议时遭到安全人员与警方暴力逮捕,不时传出有人惨遭虐待。

穆哈玛迪被捕下狱一直是追求人权改善的伊朗民众关注的焦点。即使身在狱中,穆罕默迪仍透过各种管道针对人权议题发声。她透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一份详述在头巾运动示威街头被捕妇女遭虐待甚至性侵的报道,震惊各界。今年1月,她发文详述身处的伊朗德黑兰伊文监狱(Evin Prison)58名女囚受虐惨况。

人权组织“前线战士”(Front Line Defenders)指出,穆罕默迪去年1月被控危害国安罪名遭判刑8年,期间暂时外出就医,4月12日返回监狱前拍摄影片交由“前线战士”发布,她呼吁各方人权伙伴务必团结、不要放弃希望。当时她即将迎来50岁生日。

今年9月16日,艾米尼去世1周年当天,穆罕默迪在《纽时》专栏发文表示,“我当时的目标是对抗宗教暴政,如此暴政与传统、社会习俗导致伊朗妇女受到深切的压迫”。她说,自2012年以来已三度被关进伊文监狱。

就在和平奖揭晓前夕,人权组织指出,伊朗又有一名少女因未戴头巾在德黑兰地铁引发冲突而受重伤昏迷。伊朗政府对这些报道已否认。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呼吁伊朗政府释放穆罕默迪。诺贝尔和平奖预计今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她能否亲自出席仍是未知数。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智库负责人史密斯(Dan Smith)认为伊朗不太可能释放穆罕默迪。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

与一项中东协议有关 特朗普又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华盛顿31日讯)据美国《新闻周刊》1月30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被共和党众议员克劳迪娅·坦尼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在其任期内促成了《亚伯拉罕协议》(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协议)的签署。特朗普已不止一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他也曾多次兴奋宣扬此事,但引起舆论不小的争议。

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于2020年9月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

报道称,该协议旨在使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两国的关系正常化,也是解决中东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持续紧张局势总体目标的一部分。

《新闻周刊》称,坦尼在一份声明中告诉福克斯新闻网,特朗普在促成巴林和阿联酋于2020年9月在白宫与以色列签署的《亚伯拉罕协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所做的勇敢努力是前所未有的,且仍然没有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认可,这凸显了他今天获得提名的必要性”。

在宣扬特朗普努力的同时,坦尼还指责“拜登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弱领导力威胁我们国家安全”。

报道还提到,虽然《亚伯拉罕协议》被认为是建立和加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一种方式,但该协议也因迄今未能为巴以冲突产生有意义的解决办法而受到批评。

特朗普与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可谓“渊源颇深”。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20年9月报道,在上述和平协议仅仅几周后,特朗普就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当时的提议者是挪威四届国会议员克里斯蒂安·泰布林-吉德。

仅一周之内,特朗普又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提议者瑞典议员马格努斯·雅各布森表示,这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通过在白宫签署的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和平与经济发展”。

特朗普本人当时对此甚是兴奋,一口气连发多条与此相关的帖文。

美国及国际舆论场中则是一片争议声。

《纽约时报》当时称,特朗普一周之内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每次提名都来自一个右翼的斯堪的纳维亚政治人士,这种提名在世界各地遭到调侃和排斥。

新闻来源:环球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