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青少年自杀多是高楼多?台湾官员冷血言论挨批

(台北17日讯)台湾卫福部15日在一场会议上,将青少年死亡率高归咎于“台湾高楼增加”,导致青少年冲动性跳楼,引起舆论的强烈不满。

据台湾“风传媒”16日报道,台北近日举行儿童权利公约相关会议。在15日的会议中,来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际审查委员提到,台湾生育率很低,少年儿童死亡率却很高,特别是自杀比例和交通事故,并询问当局“是否进行了相关研究”。

指说话被断章取义

对此,台卫福部心健司司长谌立中先是回应道,台湾历经工业、商业化的发展,家庭支持力道降低,确实让少年儿童自杀率上扬,尤其是最近5年。

但他进一步辩解称,如果扣除跳楼因素,其实岛内青少年自杀死亡就“没有那么明显”,还提到是因近年台湾高楼增加,导致很多人冲动性跳楼。

卫福部的解释引起舔完青少年权益组织和民众的猛批。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称,卫福部不仅没有正面回答国际委员问题,甚至显示出主责部门专业度远远不足,要求卫福部公开道歉、严惩不适任官员。

然而,对于青少年保护团体的指责批评,谌立中16日声称,自己的话是被“断章取义”,拒绝道歉。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独家】青少年精神问题趋严重!

独家报道:陈美玲

“我又失眠了,长期有说不出来的郁闷,没闺蜜,谁来救救我?”

这是许多青少年面对精神健康问题时的内心呐喊。

青少年本该是绽放活力,热爱生命,好奇心重,无惧尝试,用炽烈动力感染每一个人的阶段。然而,针对我国青少年而设的“青少年健康调查”(AHS)显示,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却逐年严重,不再无忧无虑,而是感到越来越寂寞、没密友,因忧虑失眠,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所幸,精神健康问题年轻化一事被政府关注了,一个跨部门合作的《预防青少年精神情绪障碍指南》(下称《预防指南》)正孕育中。

据《南洋商报》掌握到的消息,卫生部和教育部已开会讨论并完成指南初稿,目前内容修改中,据悉指南范围广泛,并附有详细方案,针对性方案即将出炉。

政府拟推《预防指南》心灵把关

助少年摆脱精神问题

官方指南或即将落实,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相信存在已久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将迎刃而解。

消息人士告诉《南洋商报》说,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存在许久,奈何“患者”未寻求医疗帮助,数据搜集不足,难以进一步深究。

他指出,近年,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求助个案节节上升,极大可能是宣导奏效,与社会醒觉提高有关;至少有了量化数据,可对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再对症下药,全方位配合下,青少年的“心病”才有机会“药到病除”。

他透露,《预防指南》旨在让人们了解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问题,有了基本知识才知晓如何管理,同时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帮助恢复社交功能、与人沟通,通过交朋友,再从环境中慢慢成长、独立。

“基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各异,《预防指南》将依据年龄段拟定教导资料,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五岁的幼儿更是难以察觉是否患上精神或情绪障碍,直到上了小学,通过群体生活的行为表现,才比较容易被察觉。”

不纪律处分

他说,最面面俱到的做法是,校方得知学生面对精神问题后,仍然善待他们,不在课堂上强求学习或纪律处分,致力创建健康且友善的环境,让有精神问题的青少年不抗拒学习。

他表示,目前,教育部并未规定校方必须教导情绪管理知识,全靠学校自发性,如果校方主动举办讲座,教导情绪管理课题时,刚好被患有精神压力问题的学生听见,或会产生推动作用。

这些年,有关精神问题的信息在社交媒体广传,大众开始有所认知,渐渐接受精神病是可治疗。

然而,社媒的资讯过于简单,且流传的信息大多涉及自闭症和过动症,要知道精神健康问题的范围很广,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厌食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社媒的资讯不尽齐全。

家长配合 疗效更佳

不管指南多完整、政策方案多完美,亦须每个家庭的配合。

消息人士说,家庭是守护青少年的第一道门,养儿育女的知识和技巧并非与生俱来,必须好好学习。市面上的亲子课程五花八门,万一选错伪劣的知识产品怎么办?

因此,《预防指南》将全国统一使用亲子课程,强制规定父母必须上课学习育儿基本知识,以修正和提升教养技巧,课程内容简易明。

而有关指南也涉及守护第二道门——学校,政府或建议学校采纳一些课程,教育老师该如何管理有精神问题的学生,再教导学生如何情绪管理。

父母勿讳疾忌医 

18岁以下精神病患,必须得到父母同意才能治疗,换句话说,孩子能否摆脱精神压力的困扰,完全取决于家长。

消息人士指出,精神患者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至关重要,不过青少年个案寻医与否,取决于父母的接纳度,18岁以下的精神病患,一定要得到父母同意才能治疗,由于治疗时间漫长,需要家庭全程配合非易事。

“很可惜,不是每对父母愿意公开让人知道孩子有精神问题,担心孩子在校被取笑而感到耻辱,碍于父母无从得知同学对孩子说过的话,难以适当的方法帮助疏导情绪,最后宁愿保密。”

他表示,有的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患有精神问题,就算学生觉得本身有问题,都无法说动父母,最后在学校强硬规定家长带孩子看临床心理医生,患者才有机会就医。

可不用药物治疗

他说,有些青少年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低,常常在校打人、伤人,就算心理医生已评估诊断,精神科医生也已配药,父母还是有迷思,抗拒给孩子吃药,甚至拒绝治疗,造成孩子很大困扰。

“其实不吃药也有其他治疗方法,偏偏许多父母觉得孩子好动是没问题,认为小时也都那样顽皮,造成病情延误治疗,最后孩子因为闹事,被朋友排斥,在学校孤单而不愿意上学。”

他举例,青少年患焦虑症是很普遍,却不容易察觉,患者会因为学校人多而变得紧张焦虑,一直不愿回校,最后导致校方缺乏观察患者的机会,甚至未搞清楚个中缘由即发出缺课警告信。

年接逾300中学生热线

要青少年拿起手机主动拨打求助热线,往往并不容易,当下的他们,也许已处在挣扎求生的边缘。

生命线协会讲师、辅导义工、关怀义工及游戏治疗义工黄玉玲说,要青少年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拨热线电话是不容易的,他们要过很多心理关卡,觉得自己的事情不重要、浪费社会资源、不知道怎样跟陌生的热线辅导员开口,也在意他人的眼光。

去年一整年,生命线的辅导热线共接获3232通电话,其中338通来自中学生,当中有78通关于精神心理课题,其余的65通是其他课题。

青少年热线求助问题:

苦恼:230通 

相当苦恼:52通

非常苦恼:23通

极度苦恼:4通

纯粹找人谈天/咨询意见:29通

资料来源:生命线协会

“这是好事,代表人们有状况的时候愿意去求助,并找到社会资源如义工或热线帮助自己。心理出现状况却没求助或不懂得寻找资源,才让人担忧。”

黄玉玲在生命线当辅导员十多年,本身也在中学教书10年,接触许多个案,特别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问题。

“在学校我做很多鼓励、预防和提供资源的工作,与学生建立关系和信任,当学生觉得这辅导老师很亲切,会慢慢放下戒备心,遇到困难时更愿意找辅导老师。”

根据喜好切入话题

这么多年以来,大家习惯性关注青少年的学术表现,却鲜少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该怎样鼓励社会多关心孩子们?

黄玉玲说,可以先从青少年的喜好切入他们话题,譬如TikTok、小红书和短视频,青少年从这些社媒获取很多资讯,师长可从社媒内容着手,借机把话聊开,从中找到共同话题并建立关系。

一问 二应 三转介

黄玉玲说,去年,她任职的学校发生了轰动的社会事件,有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轻生,经媒体报道引起极大关注,这是一大危机,惟更大隐忧是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有些人正在活着与寻死之间徘徊,想要活下来又觉得很痛苦,不知道要走还是留。若这时候出现有人寻短见的新闻,假设媒体大肆报道时没有筛选和整理,或没有提供援助管道,可能会有人模仿。”

她说,每一次有轻生的新闻出街,热线电话即增多,不过这代表人们愿意寻求帮助,是正面反应。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这是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知,及动员各方努力支持精神卫生的机会。

黄玉玲说,在这个日子的前后时间,市场上都有许多辅导培训让普罗大众学习。生命线、华社和政府辅导机构,也每年推动“自杀防治守门人”活动,从中教导大众相关知识,帮助预防悲剧发生。

守门人三步骤:一问、二应、三转介。

一问,是主动关怀、积极倾听。教导普罗大众如果察觉到有人伤心难过,就温柔地主动询问。

二应,适当回应、支持陪伴。待对方说出自己的困扰,做出适当回应。

三转介,资源转介,持续关怀。当大众不懂如何回应他人的心理需求时,应转介,让他得到及时的陪伴与回应。

放下身段 成彼此密友

认证心理辅导师、社区心理辅导师叶福兴说,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父母和师长引导,若长辈是成长型思维,允许青少年在错误中学习,帮助认清自身是有助成长,这些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接纳,在面对生活压力挑战时,能更加从容应对。

他说,现今的社会有很多宅男宅女,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宅在家里对外发生的事毫无所知。然而,现在的资讯掌握在弹指之间,青少年其实都懂、都知道,问题在于,处于成长阶段时,青少年在意的事与物和大人不同。

关注青少年日常生活

要如何发现青少年情绪变化?老生常谈却格外重要,就是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足够好奇和关心,如课业表现开始下降、少跟同学接触、跟家人互动起了变化等,都可觉察到。

长辈觉察到异样时,却以说教方式回应,会使青少年觉得自己没被理解。长辈或许可以放下身段、放慢生活步伐、放软声调,好好询问他们怎么了、发生什么事,跟他们交心交谈。青少年要感受到好的氛围、养成与父母互动的习惯,才能让沟通顺利进行。

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其中一个方法是在周末单独约一位孩子(若有超过一位孩子),从中多了解他的日常,建立亲子连结,希望他们遇到困难时,父母成为他们的首要倾诉对象,而不是找朋友或社媒上诉苦。

情感支持 打消轻生念头

轻生可以预防,当有人向你暗示他有轻生的念头,千万别置之不理。

叶福兴指出,假如青少年患有精神困扰,他们是不会突然做出极端举动,必须经过一段过程。一个人来到轻生的阶段,当下一定有巨大的无助才走到“最后一步”。

“按照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处于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就是找到自己,找到个人定位和人生方向。

“他们很在乎别人眼光,在乎能不能和朋友相处好、是否得到朋友认同、在学校群体里是否获肯定,其他人是否看到他们的优点和能力。正因为这样,他们希望融入群体,与大家打成一片,甚至能够影响大家。”

叶福兴说,在同侪竞争中,有自信者不轻易受到同侪压力。而缺乏自信则容易借着外在表现来得到同侪认可。师长应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亮点。

“我都告诉家长要让孩子有多元的生活体验。透过不同的活动,在参与团体的过程看到自身亮点,我们再及时给予肯定,就能够安稳继续朝正确方向努力。”

他指出,青少年的处事能力不容忽视,如愿意倾听,当与同学意见不合时,懂得一同往前,才是青少年发光发亮的特质。

下期预告:我们要的是持续性关注,防患未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