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运河再现危机 全球海运价格续涨
图为2023年悬挂港旗的船只短暂阻塞苏伊士运河。
(纽约25日讯)也门叛军持续攻击准备通过苏伊士运河船只,巴拿马运河因中美洲干旱水量不足,限制船只通行数量。全球海运价格持续提高,恐再度陷入疫情期间运输成本飙涨与塞港的困境。
《纽约时报》报道,也门叛军“青年运动”(Houthi)去年底开始攻击进入红海准备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货轮,许多往来亚洲、欧洲与美国东岸的船只绕远道走非洲南端路线,除了运输成本与航程增加外,也造成路线沿岸港口拥塞。
对全球供应链来说,近期坏消息还有中美洲严重干旱导致巴拿马运河水位降低,巴国官方降低通行船只数量。
除了全球两大运河通行充满变数,美国东岸、南部与德国港口及加拿大铁路运输工人都要求加薪并扬言罢工,大西洋两侧都出现商品、货物、零件运输的重大挑战。
纽时报道,情况犹如疫情期间的塞港状况,国际海运运费大涨,直接冲击供应链效能与难以降低的通胀,问题也会扩大至全球。
挪威海运分析业者Xeneta的数据显示,去年10月起,由中国运往欧洲的40尺标准货柜已由1200美元(约5652令吉)涨到7000美元(约3.3万令吉),2021年疫情期间,最高曾涨至1.5万美元(约7万令吉)。太平洋航线方面,去年12月由上海运往洛杉矶已由2000美元(约9420令吉)涨至6700美元(约3.2万令吉),到纽约已达8000美元(约3.8万令吉)。
对于仰赖海运运输的供应链业者来说,愿意支付昂贵运输成本还不一定有船,实际情况是船期不稳定,还得负担各种额外费用。
芝加哥季节礼品供应商瑞赫(David Reich)是大型量贩店沃尔玛公司(Walmart)的上游业者,除了要求中国供应商加快食物产品包装,并提前要求两家海运业者每周运送4个货柜至芝加哥。
他说,签约时每个货柜价格在5000美元以下,如今船运业者要求每个货柜增加2400美元。但有钱不一定有船,他担心可能得转到运价浮动市场花8000美元才找得到船。
气候变迁导致巴拿马运河区域雨季时间难料,干旱期长于往年,苏伊士运河仍充满政治风险,海运业营运成本与定价均无法预期。
新闻来源:中央社
向中国海运实力发起挑战 美国提出新商船收费标准

纽约和新泽西港
(华盛顿27日讯)美国特朗普政府提议,对使用中国商船的海运征收费用,称此举有助于抗衡中国的海运霸主地位。
彭博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概述了一项计划,主要内容为对使用中国造船舶从事海上货物贸易运输进行收费,以及要求一定比例的美国产品使用美国船舶运输的规定。
上周五宣布的这项提议,源于一项针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的做法的贸易调查,调查始于拜登政府时期并在特朗普总统就职前四天发表报告。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方面不公平地主导了这些行业,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获得通过,拟议的收费可能会给美国消费者带来额外成本,因为更高的运输成本可能会通过涨价的方式转嫁。此外,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提议是否足以重振美国的造船能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上周五的提案中表示,中国将海事、造船和物流行业作为主导目标,采取有效手段削弱竞争,并以显著的方式赢得市场份额。
虽然美国稳定生产本国的军舰,欧洲在邮轮建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全球商船建造行业主要由三个亚洲国家主导: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三国合计占全球商船建造总量的90%以上。
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1999年全球总吨位的不到5%增长至2023年的50%以上。截至去年1月,中国拥有全球商船队的19%,并控制着95%的集装箱生产,该办公室表示。
在中国船舶的运输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可能为韩国和日本的造船企业带来机会。
贸易办公室指出,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会带来经济安全风险,尤其是潜在的供应链中断问题。
上周五提出的补救措施将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执行,目前正处于公众意见征集和审查阶段,包括将在下个月举行的公开听证会。
美国贸易代表提议对中国制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征收多项服务费用,其中最高可达100万美元(约442万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