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秋假期 消费支出增长微弱

游客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古城过中秋。
(北京19日讯)中秋小长假中国的消费较疫情前略有回升,但没有减轻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困境的担忧。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周三发布声明称,在为期3天的中秋假期,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较2019年同期增长8%,至510亿人民币(约306亿令吉)。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增长6.3%至1.07亿人次。
人均旅游支出增1.6%
根据彭博对该部门数据的计算,人均旅游支出仅为477人民币(约287令吉),比5年前增长1.6%。
消费的脆弱反映在股市中,中国旅游和购物相关股周三下挫,云南旅游的股价创一个多月来最大跌幅。
人们在重大假日期间的消费节制表明失业恶化和房地产滑坡令经济陷入困境。
澳纽银行集团高级策略师邢兆鹏认为,单次旅行支出的微弱增长并不意味着消费复苏,他预计国庆黄金周的单日消费将比9月份有所下降。
他表示,过去5年支出数据波动极大,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下跌对个人财富的影响扰乱了正常消费节奏。
彭博洲首席经济学家舒畅、经济学家曲天石联合发表观点认为,如果消费未见复苏,经济增长动能仍将是不平衡的状态,决策者还得肩负重担。
央视援引交通运输部数据称,中秋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比2023年同期增长28.2%。该数据可能至少部分受到台风因素影响。
新华社援引国家电影局数据报道,2024年中秋档电影票房为3.89亿人民币(约2.34亿令吉),较过去两年略有增加。
随便吃,其实不随便/李宣春

中秋已过,月饼还没吃完。办公室茶水间的桌上还有几颗客户送来的月饼,谁嘴馋的就拆开包装,切成四或八等分,嗜甜嗜饼的人经过时看见便取一片吃下。
中秋之前,曾和部门同事到附近城镇的半山区露营。
说是露营,其实营地设备齐全,抵达时帐篷已经搭得稳稳的,充气垫作为床;营外另外搭了一个蓬子,五六张矮桌接起来,四周放置摺叠椅,如此便是聊天或用餐区,遮雨挡阳。比童军式露营高级,又比旅游度假屋经济低廉。
食材包含在两天一夜的配套里,一顿晚餐一顿早餐。

韩剧看多了之后,我也学会用一片珊瑚生菜包一口猪肉和一小口泡菜,然后塞进嘴里细嚼慢咬。(作者提供)
太阳下山前,营地员工送来冷冻包装的肉类、意大利面条和番茄肉酱,还有生菜。解冻不及,我们后来忙着用两个小锅将肉酱煮成汤汁,淋在焯水后即可入口的熟面条,如此将就一餐。无人抱怨,大抵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没有挑剔的个性,最终能填满七分饱,足矣。
隔天一早,员工再送来越式法国面包、生菜、鸡胸肉、鸡蛋;法包夹几片生菜,然后填入煎肉和炒蛋,再配即溶咖啡,如是解决十几人的早膳。甚觉幸运,遇到的都是不挑食及能吃之人。
我自己的食物选择多半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一份米饭面包或面条、一份蛋白质或肉类、一份蔬菜,只要三者足量,食材新鲜,好入口,便可轻易得到满足。而我只需要注意的是用餐时间不要太迟,进食也不要过量。

韩食的肉类和蔬菜的份量搭配多数时候均匀得很。(作者提供)
看韩剧学做韩食
这段时间,遇到年轻的同事离职。赶在她last day之前,我们一群人到商场的韩国餐厅吃了一顿小小的饯别餐。
韩食究竟是哪些特点如此吸引我?泡菜的酸辣总能轻易打开味蕾之门;烧烤五花肉总是有一手,油脂香而不腻;简单的海带汤爽口暖胃。韩食的肉类和蔬菜的份量搭配多数时候均匀得很。
韩剧看多了之后,我也学会用一片珊瑚生菜包一口猪肉和一小口泡菜,然后塞进嘴里细嚼慢咬。真的不要小看自己的口腔、牙齿和唾液,那是最好的天然餐具和食材配料!
随便吃,但其实一点也不随便。上个月忙完大型活动,难得接下来工作的劳动量稍微降低,多了一些喘息的空间。久违的咖啡屋,坐坐聊聊,无人打扰就发呆好一阵子,手机不看,小说不读,唯独时间如流水一般滑过。咖啡屋菜单上有琳琅满目的主食、饮料、蛋糕、点心,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每一样吃喝的也得好看、具有上镜的色相。
饮食不再只是满足肉体饥饿,扩大至心灵疗愈,为生活的重要片刻留下承载意义的记号。当同侪间的日常话题多了养生保健品:怎么吃才能去病、养颜、回神、补气……?
我想,接下来的饮食体验也将进入新篇章,不再聚焦于好吃、好吃、还是好吃,而是转向讨论份量、营养、搭配——怎么吃才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