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举措激励 阿里巴巴股价大反弹
(纽约7日讯)阿里巴巴股价周一跃升,引领在美上市中国科技股反弹。此前该公司宣布管理层重组,且北京的决策者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阿里巴巴ADR上涨10.4%,为2017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
该公司此前宣布,从4月1日起,徐宏将接替武卫出任财务总监。
同时,中国央行宣布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那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上涨3%,止步六连跌。

“中国降准向华尔街发出信号:北京方面对经济前景感到紧张,以及对科技行业的监管整顿可能接近尾声,”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艾德莫亚表示。
过去这一年,阿里巴巴乃至广泛的在美上市中概股都过得惊心动魄。由于北京的监管整顿和美国的退市威胁,阿里巴巴股价今年已下跌47%。
虽然周一的上涨帮助阿里巴巴挽回约320亿美元市值(约1344亿令吉),但其市值从去年晚些时候的历史高位至今已累计损失逾5000亿美元(约2.1兆令吉)。
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分析师仍然看好阿里巴巴的长期前景,超过90%分析师给出买入评级。
阿里巴巴的公告称,武卫将继续为合伙人及阿里巴巴董事会的执行董事。
另外,阿里巴巴在博客中表示,公司将新设立两个数字商业板块,海外和国内板块分别由蒋凡和戴珊负责。
花旗分析师艾丽西亚叶称,新组建的商业板块团队应有助于阿里巴巴在国内跟上消费者支出行为的变化,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未来在国际上的货币化。
在美国上市中概股危机未完 特朗普还隐藏两张王牌
彭博评论
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贸易对抗,将波及在美上市中概股,分析人士正在推演中国公司被迫从美国退市的可能性。
当被问及是否会让中国公司退市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在与北京的贸易谈判中,“一切选项都在桌面上”。
虽然目前尚无更多细节流出,但摩根大通、摩根史丹利、杰富瑞金融和瑞银集团的策略师与分析师纷纷发布报告,评估在美上市的200多家中资企业的退市风险,这些公司的总市值达1.1兆美元(约4.84兆令吉)。
拼多多、唯品会、好未来等公司可能首当其冲。这些企业是少数在美上市但尚未在香港挂牌的中资公司,由于无法将美股转换为港股,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大。
摩根大通估算称,若这些公司被迫退市,可能会被剔除出全球指数,导致约110亿美元(约484亿令吉)的被动资金流出,其中仅拼多多就占到94亿美元。
跟踪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迄今基本没有受到这种威胁的影响。该指数今年累计下跌0.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下挫8%。金龙中国指数周二止步两连涨,小鹏汽车和京东对指数拖累最大。

摘牌阴影重现
退市对中概股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个陌生词。早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当中美围绕中资企业审计问题争执不下时,这类公司就曾受到密切关注。
该问题在2022年得到解决,直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热度又出现上升。这位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加强对流向中资企业的美国投资的审查。
特朗普政府手中有多项工具可用于推动中资企业退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下令交易所将中国或香港企业摘牌,或直接取消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注册资格,使其无法在任何形式下进行交易——包括场外交易市场。
目前,滴滴和瑞幸咖啡虽已退出美股交易所,但仍在场外交易。
此外,SEC还可动用紧急权力要求交易暂停,但若该措施由白宫发起,将更具法律和政治分量。
另一种做法是要求SEC出台最终规则,禁止使用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VIE是多数中港企业为在美国交易所上市而采用的商业架构,也是在特朗普行政命令中点名批评的对象。相比此前审计纠纷依据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上述这些措施执行起来速度可能更快。
随着贸易战升温,贝森特的表态再提醒人们,退市威胁依然是特朗普应对中美冲突策略的一部分。
杰富瑞分析师爱迪生李(译音)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美国手中有两张强有力的牌:中概股摘牌和禁止美资对华投资。对等关税不仅仅涉及贸易问题,更关乎美中之间的国力竞争,以及如何确保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
估值风险
退市将引发流动性方面的担忧。杰富瑞指出,对于许多中资企业来说,美国存托凭证(ADR)的交易额,远高于在香港市场的交易额。摩根史丹利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和京东的ADR日均交易额,比它们港股的日均交易额高出约80%。
摩根史丹利策略师王劳拉(译音)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随着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如果所有中概股ADR同时从美国交易所退市,整个中国股票市场都将面临估值下行风险;但从长期来看,香港市场应该能够弥补这一交易量缺口,尤其是对于市值较大的公司来说。
对冲基金Polar Capital的基金经理吴杰瑞(译音)表示,对大多数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而言,退市带来的风险相对较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投资者曾主要来自美国,但如今中国本土投资者已成为这些公司股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他表示,拼多多是一个例外,因为它尚未在香港上市。
“其实路径已经很清晰,对吧?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董事部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完成了相关布局。如果拼多多想做,我认为这个过程也相对简单。但在短期内,这确实会给股东带来一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