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让美联储陷入困境 经济放缓通胀担忧加剧

美联储
(华盛顿3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宣布了一系列激进的关税措施,这让美联储的工作变得非常复杂,在努力抑制通胀和避免经济下滑之际,决策者可能会保持观望模式。
“这基本上是我们预期的最坏情境,”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表示,关税增加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
但黛安·斯旺克和其他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官员在评估关税对通胀的潜在影响时,可能会暂缓行动。
关税比许多分析师预期的要严厉,如果关税一直保持,料将推高每年进口的数万亿美元商品的价格。
如果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全面爆发,以及报复性关税升级,可能会扰乱供应链,重新引发通胀,并使本已恶化的经济前景变得更加糟糕。
特朗普周三表示,美国将对所有输美商品征收至少10%的基线关税,许多国家的适用税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对中国商品的累计关税税率估计将超过50%。欧盟的为20%,越南的将为46%。
彭博经济研究估计,新的关税措施可能将美国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从2024年的2.3%提高到22%左右。
Inflation Insights LLC总裁奥迈尔·沙里夫计算得出的税率水平为25%至30%。
关税政策公布后,投资者增加了对美联储今年至少会降息三次的押注。
傅集成:独斗难赢美关税政策 贸易伙伴须集体去美元化
(吉隆坡8日讯)专家表示,单一力量无法改变关税政策,除非贸易伙伴集体行动,远离美元及降低其影响力,美国才会因竞争而被逼作出调整。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傅集成博士向《南洋商报》指出,现实中没有任何单一力量能迫使美国改变。
他说,然而若全球市场开始远离美元、主要经济体协调合作及美国内部问题达到临界点,美国将别无选择的适应现实。
“美国拒绝改革,持续出现贸易逆差,并固守美元的中心地位,而不调整自身竞争力,因此必须动用市场力量促使其改变关税政策。”
他称,这是最强大的压力。一旦投资者对美元信心减弱(如美国债务、通胀或政治功能失调),需求将下降,导致借贷成本上升,使其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
“这正是英国在20世纪初失去储备货币地位的方式。如果美国不改变,世界可能会用去美元化应对。”
傅集成建议,美国的贸易伙伴集体行动,欧盟、中国、东盟等主要经济体以本币进行更多贸易(绕开美元),同时建立替代性金融系统(例如中国的CIPS系统、欧盟的INSTEX机制)及组建区域性贸易集团,减少美国影响力。
“若有足够多的国家这样做,美国最终将失去影响力,进而被迫重新思考其政策。”
此外,美国内部危机或政治转折,如面临债务或美元危机、贸易或竞争力重大衰退,料使领导人推动国内更新。
“美国可能会自愿进行改革,如重建工业竞争力、改革税制、教育或基础设施及削减财赤。”
他说,崛起的替代体系,如:金砖国家+、数字货币,目前仍规模较小,但正在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就可能催生一个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届时美元将只是其中一个货币,这将迫使美国参与竞争并作出调整。”

特朗普关税经济代价大
傅集成表示,特朗普不惜伤害美国和其他国家,也要推动关税政策,更多地在于政治与战略考量,而非纯粹的经济逻辑。
当中包括兑现政治诉求、对中国施压、主导双边谈判、展现经济民族主义及把关税当作谈判筹码。
其结果显得喜忧参半,因这使部分国内产业短期受益,但整体成本上升,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而报复性关税也打击美国出口商,尤其是农民。
主流观点认为,关税政策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超过政治利益。美股大跌,表明市场对地缘政治和经济担忧反应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