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用1招抗通胀 北漂男看傻眼

(台北2日讯)一名台湾北漂的男子观察,身边不少同样是北漂的族群,每个月固定和朋友聚餐、每3个月出国一次,及时行乐完全没有存钱计划,让他看了直摇头。
年轻网友看了他的贴文,纷纷表示“月光”也是抗通胀手段之一,“努力存钱还是什么都得不到,不如及时行乐。”
原PO近日于论坛《Dcard》指出,去年搬来台北后,发现不少北漂族都是玩乐主义派,每个月一定要和朋友聚餐、3个月出国玩一趟,同时还得支付房租、电话费、网络费、伙食费、保险和卡费等,“这样真的能存到钱吗?”
原PO表示,冠病疫情解封至今,一直努力加班存钱,还未踏出台湾,不解为何大多数人有这么多钱可以挥霍,感叹台湾即将迈入高龄、少子化社会,“还是自己照顾自己最好,未来金钱也许真的会变得一文不值,大家都是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吗?”
贴文上线,不少网友指出“月光”是抗通胀手段之一,“现在全球物价都在涨,一次通胀就能把当初省下来的钱全部吃回去,及时行乐可以享受当下的快乐,牺牲享乐努力存钱,最后还是什么都得不到”、“存不到钱啊,省这个省那个多2000元,3月后又能做什么?”、“钱放在银行会贬值,跟不上通胀速度”。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澳元跌至5年新低 大马留澳生进退两难
报道:陈万诚
(吉隆坡5日讯)澳元跌至5年新低,看似利好,却未必真正减轻大马留学生负担,因澳洲的实际生活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据悉留学生聚集区域的房租涨幅甚至超越本地通胀整体水平。
根据澳洲政府公布的2024年国际学生统计数据,大马以1万6364人位列澳洲国际留学生来源国第13名,在东南亚国家中排在中上游。
过去10年,澳洲因其地理接近、英语环境和优质高教体系,长期是大马家庭首选的海外升学目的地之一。
压缩开销 减少休闲
然而,在通胀压力未减、就业竞争加剧、签证政策趋紧的现实环境下,大马学生在澳洲的生活体验和财务状况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一方面,部分家庭借此“汇率窗口”加速换汇与汇款,试图压低教育总成本;另一方面,留学生们则被迫压缩生活开销、推迟租房升级或减少休闲消费,以应对持续上涨的基本支出。
“表面便宜”变成压力
澳元贬值,是澳洲社会整体经济结构的压力显现。出口放缓、消费疲软、央行政策陷入两难,留学生虽非政策制定者,却在承受其经济后果。
在未来数月,若澳元持续走弱,或将吸引更多家庭重新考虑赴澳升学计划,但若通胀与生活成本未能同步回落,这种“表面上更便宜”的澳洲留学梦,最终可能只是换了一个压力组合的版本。

澳洲通胀居高不下
令吉汇率升值难抵销开支
过去一年,澳元对令吉汇率下滑逾14%,从2024年7月高点的3.17跌至周六凌晨的2.67,为疫情以来的最低点。对于计划将孩子送往澳洲深造的家庭而言,这汇率水平似乎是“抄底”良机,即相同金额的令吉如今可换取更多澳元。
然而,正在澳洲生活的留学生与其家庭,却并未因此而轻松。
租金食材仍属“高压区”
这背后,最关键的是澳洲当前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
澳洲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澳洲年通胀率为4.1%,虽然较前期有所回落,但多个项目仍处于“高压区”——包括租金(同比上涨7.3%)、能源(电力上涨13.2%)、超市食材与生活用品均录得显著涨幅。部分城市如悉尼与墨尔本,留学生聚集区域的房租涨幅甚至超越本地通胀整体水平。
这意味着虽然令吉兑澳元升值,但澳洲生活成本依然很高。以一名在悉尼就读的大马留学生王先生为例,即使汇率下跌带来了换汇成本的“节省”,其日常支出却因租金与生活品价格上涨而被迅速抵销。
许多来自大马的澳洲留学生并非“现在”才开始支付澳洲学费。大量家属早在汇率高位时已换入澳元、缴交学费或预付生活费,如今汇率下行虽可降低新汇款成本,但整体留学预算并未因此显著下降,反而伴随着物价上涨与生活不确定性,心理负担变得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