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剑指中国? 《经济学人》:恐适得其反

习近平及特朗普。
(伦敦6日讯)《经济学人》指出,特朗普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正在向中国领导人施加压力,要求其纠正最严重的经济错误,同时也为重新绘制对中国有利的亚洲地缘政治版图创造机会。至于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取决于一个人,就是习近平。
报道指出,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的言论对中国带来很严重的冲击,如果算上新的34%关税,加上现有关税,关税税率将上升到65%,倘若算上取消小包裹关税豁免的举措,这个数字会更高。
鉴于中国出口仍占GDP的20%左右,与2017年持平,特朗普关税政次将冲击中国经济。由于美国正在全球筑起壁垒,中国为规避关税而将产业链转移到越南等国的策略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报道称,贸易战爆发之际,中国仍在努力应对通货紧缩、房地产泡沫和人口低迷的问题。过去5年来,中国共产党忽视疲软的消费,并采取不明智的国家主义,这限制私营部门的发展。中国向世界各地输出过剩产能,并培育尖锐的沙文主义,令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盟友感到不安。
尽管如此,中国仍将以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更为强劲的姿态,进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新时代。习近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美国过于两极化、压力过大,难以维持其全球地位,他偏执的民族主义曾经看起来像是反乌托邦的夸张,如今遇到特朗普正在自残并进行全面破坏。
报道认为,习近平自2012年成为中国领导人以来,一直在为当今混乱的世界做准备。他呼吁中国实现经济和技术自给自足,中国已不再容易受到美国的制裁和出口管制等限制。尽管中国的银行仍然需要美元,但现在大多数非银行国际支付都是以人民币进行。
报道说,中国的企业在从电动车到“低空经济”(即无人机和飞行德士)等各个领域,都击败了西方竞争对手。DeepSeek也是一个例子,它被视为中国绕过美国半导体禁运创新的标志。
报道提及,当美国筑起高墙时,中国将有机会透过投资伙伴国家的制造业,而不是向这些国家大量出口产品来重塑全球贸易关系。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滥用盟友和对人权的漠视,是对美国价值观的否定:自由世界的灯塔现在显得反复无常且危险。
报道并称,习近平并无意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但他有机会扩大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如果中国除了推广清洁技术外,还能更大胆减少国内碳排放,那么就能够在气候变迁议题上展现领导力。而且美国若生产更多先进半导体,其保卫台湾的动力就会减少,这是送给习近平的礼物。
报道总结,即使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为北京创造机遇,中国仍面临危险,贸易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若特朗普未能与北京当局达成协议,他可能会猛烈抨击货币问题并祭出更多制裁。中国仍有可能透过向世界其他国家倾销产品,损害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此,中国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取决于一个人:习近平。
新闻来源:自由财经
李志良:应对美国对等关税 先稳住贸易秩序寻出路

李志良
报道:郭晓芳
(吉隆坡12日讯)美国对等关税对大马商界的影响比预期更广泛,面对中美关税战迅速升级的僵局,市场人士建议大马通过谈判,争取把关税降至20%以下,先稳住现有贸易秩序,加快布局寻找新出路。
同时,大马也可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访马契机,重塑我国中立不结盟的立场,并对中美过招保持观望,表达不选边站姿态。
马大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李志良博士向《南洋商报》说,美国对等关税对大马的影响比预期大,主要行业尤其是电子、家具、医疗器械、塑料产品、化学等领域都无法幸免。
也是马来西亚台湾商会总会顾问的他表示,在马台商有80%的加工品出口美国。
他日前代表该会出席投资、贸易及工业部与市场业者对话时,也向该部反映关税引发的广泛影响。
“该部(投贸部)还在盘点其影响,已掌握大概数据,影响比想象中大,而确实统计效应,还在盘查阶段。“
至于面对中美关税战迅速升级的僵局,大马该如何应对?李志良的建议是,大马通过谈判与承诺,尽量争取有利税率,把关税降至20%以下,以稳住现有贸易秩序(供应链及市场)为先。
他认为也应加速执行之前已规划的多元化出口市场计划,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建设新供应链,以在中期内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恐难废贸易壁垒和洗产地
料迫使大马增购美国货
李志良根据美方透出的信息言论观察所得,他认为美方要求的承诺不仅是零关税,可能还会要求开放市场(废除贸易壁垒)、投资美国、购买更多美国货及打击中国“洗产地”现象。
他预计,大马较有可能给予的承诺是零关税及购买更多美国货,而废贸易壁垒及洗产地的要求料较难以达成。
“若真的要求废贸易壁垒及洗产地,将给大马造成两难局面。以汽车入口准证(AP)为例,一旦开放将影响国家主权和政党利益,要政府让步并不容易。”
他提及早前大马已强调,会以国家利益为基础谈判,故判断政府不会对“开放市场”的条件轻易让步。
“在东盟,不止大马,许多国家都有自我保护条例,维护国内经济与产业不被外资侵占,所以在开放市场方面会有很大挑战。
“这次习近平访马是我国加速执行计划的恰当时机,通过东盟、中国与中东架设新供应链,实现大马欲助发展中国家打造多极贸易体系的战略。”
有望危机变机遇
李志良也说,去年政府已瞄准3个领域,把大马定位为半导体、可再生能源及回教融资的枢纽。
去年,新加坡为大马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排第二,中国则是第三大。目前美国是东盟最大投资者,与东盟国家贸易联系密切。
他认为,短期内美国的地位难以被取代,若从现在起加快执行,大马料还有机会在中期内把危机转成机遇:“东盟仍是重要的贸易区,虽然关税和贸易壁垒很高,料将成为欧盟、中国及印度的拉拢对象。”

刘惟诚:各国关注习近平反应
安华可借机重塑中立立场
时事评论员刘惟诚认为,这次习近平访马,是安华在外交领域仅次于金融风暴的最大考验,因东西方国家及媒体都非常关注关税进展。
“这是关税战打响后,习近平第一次外访,各界都在观察他对关税的反应,以及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鉴于大马为本届东盟轮值主席国,安华的发言将同时代表大马及东盟立场。”
他指特朗普密切关注习近平动向,也在观察大马的态度,因此安华下周的表现很重要。
他也说,安华可借本次习近平访马契机,重塑大马中立不结盟的立场。
鉴于中美贸易战局势尚未明朗,刘惟诚建议大马对中美过招保持观望,表达不选边站的立场。
“之前安华对美国发言用词较为强硬,但对中国的身段较柔软,而使大马有些偏离立场。这些被情绪带动的误判元素,需要调整。”
不宜过多承诺
他指出,虽然目前大马已对美国放软态度,但还是要趁此难得的契机,让美方看到大马真正中立的立场。
“大马对中美的言论,都要放软姿态,但又保持中立立场。”
刘惟诚提到,外交部也责任重大,不宜在习近平访马期间承诺太多,尤其是必须对特朗普介意的东西保持高度敏感,避免承诺去美元化及美国国债等敏感课题,以免触及特朗普底线。
他认为,这些国内及外交形成的政治角力,首相若处理不当,将影响国内民意及导致招商引资政策出现变数。
“为应对关税,美企和中资将调整投资策略,这将影响他们对投资目的地的评估及外来直接投资的流动。”
目前东盟国家虽然对外一致保持中立立场,但各国外交政策因历史背景及利益考量影响,被认为出现亲美、亲中及中立的不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