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税战有望落幕
(纽约9日讯)根据彭博新闻社看到的草案,欧盟领导人与美国总统拜登将在6月15日欧盟-美国峰会召开时承诺结束贸易战,并承诺年底前取消与钢铝贸易冲突相关的关税。
根据草案,欧美将承诺在7月11日前找出航空业争端解决方案。草案内容还可能有修改。
双方先前已同意暂停航空业关税到7月份,以促进解决方案的达成。
另外草案显示,双方还将努力在12月1日前取消钢铝贸易争端中加征的关税。
美国和欧盟还将宣布建立旨在加强两地区半导体供应的伙伴关系。这将是欧盟与美国的数字问题合作平台--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的部分工作内容,双方将在此次峰会上正式达成一致。
“我们承诺欧盟和美国将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再平衡过程中建立伙伴关系,以增强欧盟和美国各自的供应安全,”草案还提到将寻求支持最强和最节能半导体的设计和生产。
根据草案,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旨在“避免产生新的技术贸易壁垒”,此外目标还包括人工智能、出口管制和投资筛选等。
中美关税战下 中国推芯片原产地认定新规

(北京11日讯)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紧急通知,将芯片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中国媒体称,部分在美国流片生产的半导体或因关税而涨价。
综合第一财经和《证券日报》报道,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星期五(4月11日)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通知明确,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协会也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解释,流片即晶圆制造,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核心、技术门槛最高的环节,直接决定芯片的制程工艺。以流片地作为原产地,可更准确识别芯片的真实技术来源,避免通过封装地模糊关键技术归属。
他认为,此举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战略的关键一步,既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又为中国国内产业升级提供制度保障。随着原产地数据的积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市场调控将更具针对性。
报道称,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也意味着部分在美国流片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可能因关税影响而涨价。
有芯片渠道商说:“不少美系芯片公司的新增订单都暂停报价了,大家也在评估影响。”
中国官方宣布,将从星期六(4月12日)起,对所有美国输华商品加征125%关税,以反制美国对华的加征关税措施。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