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中国扩张计划 面对美国监管阻力
(北京、纽约23日综合讯)据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团在中国的扩张计划面临美国监管机构的阻力,先前该银行因数据管理和风险控制遭到美联储罚款。
花旗在设立独立证券公司上或将推迟,因为它尚未收到美联储的许可函,这是中国当局所要求的。
知情人士称,花旗在7月被处以总计1.36亿美元(约5.73亿令吉)的罚款后受到指示,得解决美国国内的资料管理问题。由于信息非公开,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花旗申请过程延宕之际,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经济增长放缓、融资活动下滑,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全球银行近年来在中国的证券业务受阻。
知情人士称,花旗仍在与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讨论设立该业务一事,且无意撤回申请。知情人士表示,眼下情势不稳定,可能会有变化。
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与监管机构针对在中国取得证券牌照的程序正在对话,但无法就此发表评论。”
货币监理署拒绝置评,美联储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银行人为疏忽 花旗差点误转267亿给客户

(纽约4日讯)花旗集团(Citigroup)差点因银行人员疏忽,把一笔约60亿美元(约267.6亿令吉)的款项转进一名客户的账户。
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这起发生在花旗财富管理部门的事件,使原本的金额放大超过1000倍,直到下一个工作日被发现。
这名银行人员在处理转账时,误把账户号码复制粘贴到转账金额的栏目,导致转账金额被放大。
这起事件发生在去年4月,在同个月内,银行的另一个部门也误把一笔81亿美元的款项,进账给另一名客户。
在银行财富管理部门发生的事件已向监管机构呈报,让刚接管该部门数月的负责人西柯感到挫败。
据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团随后在公司广泛地推行一项工具,以帮助审核大额异常的付款和转账交易。
花旗在一份声明中说,银行迅速发现并纠正这一输入错误,未对银行和客户造成影响。
此外,银行已加强预防措施,这与花旗持续消除人工操作,并转向自动化控制的努力一致。
这些事件凸显花旗在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持续挑战。由于系统管理不善,银行此前已受到监管处罚和限制。
今年1月,集团总裁简·弗雷泽把关键的盈利目标调低,部分原因是银行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转型,以对运营做出改革。
2020年,花旗误把超过9亿美元(约40亿令吉)的款项转给知名化妆品牌露华浓(Revlon)的债权人,致使银行花了超过两年打官司以追回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