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关税战各个击破后 美国将高压推进债务重组

(北京14日讯)大陆知名经济学家陶冬指出,对等关税的双边谈判会耗时甚多。美国正在刻意制造“囚徒困境”,制造出“先就范有好处”的气氛,以便各个击破。
他相信,关税谈判完成并非特朗普贸易讹诈的尽头,接下来就是在高压下推进债务重组,以期减轻美国债务负担,稳定国债市场。
陶冬12日晚间在其个人微博发表题为“关税战的下半场,是债务重组”的文章指出,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一系列扑朔迷离、朝令夕改的操作,令市场感到不可捉摸,资产价格屡屡出现极端反应。
仔细观察美国的关税计划,陶冬认为隐含着“3+1个战略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制造关税壁垒,吸引海外制造业产能回流,以此实现重塑本土/近岸产业链。
对付“东方某国”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极端施压、极端筹码和极端时限,迫使谈判对手在双边谈判中就范,作出消除贸易不平衡、增加军事保护费等承诺。
第三个目标,是把关税壁垒从美国国境推移到所有贸易国家的国境,以期对付“东方某国”。
双边谈判中,势必涉及“要么你加他关税,要么我加你关税”,靠威胁利诱围建关税壁垒。
至于“3+1个战略目标”中的“+1”目标,陶冬预期,美国关税战还有下半场,那就是重组美国债务。
美国有36兆美元(约159.5兆令吉)的债务,每年需支付超过1兆美元(约4.43兆令吉)的利息,今年有3兆美元(约13.3兆令吉)债务到期。
霸王条款
这些相对于29兆美元(约128.5兆令吉)体量的美国经济,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不少投资者对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陶冬表示:“借助这次关税谈判,也许山姆大叔可以顺势逼迫外国政府答应债务重组。”
近月浮出水面的“海湖庄园协议”,本质上就是一份美债重组计划。计划要求各国携手拉低美元汇率,同时将现持有的国债转成100年期零息国债,而且中途不准出售。
陶冬指出,这明显是霸王条款,相信没有一个国家会在正常情况下接受。但是对等关税恰恰制造一个极不对称的谈判环境,如果对方愿意接受贸易不平等条约,再多加一点不平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美国征收太阳能板关税 苏添来:厂商或停产

苏添来
(吉隆坡23日讯) 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FMM)表示,美国对东南亚太阳能板征收关税,恐将影响本区域的制造基地。
总会长丹斯里苏添来指出,大马长期以来是全球太阳能供应链的重要枢纽,主要生产光伏(PV)产品,尤其是电池和组件,以出口至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市场。
“此次关税措施可能扰乱生产计划,迫使企业重新检讨现有或即将展开的投资计划。”
据马新社报道,他进一步指出,在一些情况下,工厂可能被迫暂停生产、推迟扩张计划或搬迁,以避免在最坏情况下,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
“这可能会影响大马作为清洁能源制造枢纽的地位。”
本周一,美国政府对来自大马和其他3个国家的太阳能板征收新的进口关税,理由是这些太阳能板受益于中国的补贴和不公平定价。
太阳能行业高度依赖出口
易受美国贸易行动影响
苏添来强调,这项征税决定并非新措施,是基于早前对不公平定价或补贴的调查结果,主要针对特定公司提出税收,而非所有来自东南亚地区的进口产品被征收统一关税。
他补充道,此次征税是依据美国现行的贸易救济法律,针对特定公司进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结果。
他进一步解释,鉴于大马太阳能行业高度依赖出口,极易受到美国贸易行动的影响。
然而,具体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制造商是否参与调查并与美国商务部合作。
“全力配合并提供必要文件的公司,可能会获得较低的关税。相对地,不合作的生产商则面临被征收最高税率的风险。”
“这凸显了积极参与贸易救济程序对于维护马来西亚利益和商业可行性的重要性。”苏添来指出。
鉴于此,他建议政府加强大马应对贸易救济行动的体制框架,包括建立预警机制、提供法律咨询协调支持,并采取联合代表策略。

王寿苔
王寿苔:主要由来马投资中国公司主导
大马半导体工业协会(MSIA)主席拿督斯里王寿苔表示,我国太阳能板的生产主要来自大马投资的中国公司主导,因此此次贸易救济措施对本土太阳能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次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影响中国公司,他们可能会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到关税较低、立场更为中立的国家。”
他还提到,一些生产太阳能板的中国公司于去年开始,就已停止在大马的生产,主要原因是订单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