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马斯克本周末赴华 或会见宁德时代高层

(华盛顿9日讯)近日,每人Auto从多方知情人士处获悉,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将在本周末访问中国,并计划于4月10日前往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视察,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他有可能与宁德时代高层会面。

他的到来或许与特斯拉正在筹备的下一代车型有直接关系,他本次来华可能会宣布新车型的相关信息。根据此前外媒和36氪报道,特斯拉计划生产一款售价在15万人民币(约9万6125令吉)左右的车型,被称为“廉价版特斯拉”,产能计划高达400万辆。其中,北美超级工厂将承担200万辆,墨西哥的蒙特雷工厂会是这款新车型的产能主力;德国柏林工厂承担100万辆,另一个重要的工厂则是中国上海超级工厂,也承担100万辆。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车型会提供不同的续航里程版本,目前属于概念阶段,具体方案还没获得马斯克首肯,各项参数也存在不确定性。但比较确定的是,全新车型或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

根据彭博社1月的报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三期扩建计划原定于今年年中开始,届时该厂的产能将翻一番,达到每年200万辆左右,但受多因素影响,该厂的扩建计划可能生变。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该计划已通过审批,预计将支持特斯拉新车型的生产。

这是特斯拉首次将车型售价下探至15万元以下。在特斯拉公布的“宏图计划”第三篇章里提到,全新的紧凑型电动汽车(车型未定)将配备每小时53千瓦的磷酸铁锂电池,目标销量4200万辆,这被业内解读为是新车型的参考方向。

马斯克对低价版特斯拉的构思可以追溯至2020年的电池日活动中,马斯克当时称将在3年内制造出一款基于Model 3模型、价值2万5000美元(约11万零75令吉)的小型全自动电动汽车。

外界普遍期待特斯拉能在2023年3月投资者日上公布这一车型、以及改版的Model 3和Model Y。但当日,关于全新小型电动汽车的内容,马斯克几乎避而不谈。活动展示的PPT上,关于“下一代汽车”的画面也笼罩着一层车衣。马斯克语焉不详地描述,特斯拉下一代车型将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将零部件同步生产和喷涂,然后一次性进行组装,使装配步骤减少40%,制造成本减少50%。

与此同时,马斯克的行程也表露出特斯拉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A级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累计销量达238.6万辆。从产品价格区间来看,15万-20万元(约9万6125至12万8167令吉)是市场最受欢迎的细分领域,累计销量185.5万辆,同比增长达2.1倍。可以说,15万-20万区间车型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引擎。

而10万-20万元(约6万4083令吉至12万8167令吉)的价格区间,正是比亚迪的主场。2022年比亚迪在该区间狂销129.1万辆,占全部销量的71%。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在接受调研时霸气宣誓主权:“在10万-20万元的产品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

然而,在20万元以下的领域,特斯拉却没有相应车型能够吃到市场红利。因此,“廉价版特斯拉”对于下一阶段的特斯拉而言,无比重要。

据马斯克判断,2023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特斯拉要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中取得更快扩张,除了推出低价车型,采取降价策略更加简单有效。

2023年一开年,特斯拉先后下调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等多国和地区售价,涉及Model 3和Model Y等畅销车型。其中,在中国市场的大幅降价,更是在汽车圈掀起一场残酷的价格战。不仅将比亚迪、小鹏、问界等新能源车企裹入“降价潮”,东风、上汽、吉利、本田等传统燃油车企也裹挟于其中,甚至从整车厂厮杀至供应链上游,不少供应商表示订单量下滑,主机厂降价呼声强烈。

从2023年一季度的生产和交付数据来看,特斯拉降价效应立竿见影。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共生产电动汽车44.1万辆,同比增长44.3%;交付42.3万辆,同比增长36%,单季交付量创历史新高。特斯拉2023年销量目标是180万辆,马斯克称如果没有意外情况,特斯拉有能力挑战200万辆。

特斯拉15万元新车越来越近,对整个市场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刃。不过,对特斯拉自己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说,来自成本的压力。

上述接近特斯拉的人士推测,“廉价版特斯拉”降成本压力大,如果行程允许,马斯克将和宁德时代高层会面,洽谈新车型合作方式。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他(马斯克)可能会去跟C(宁德时代)的高层会面,双方在目前的合作方面和后续新车型合作的提升空间还很大,特斯拉方面期待能进一步推进双方更深入更顺畅的合作。”

针对上述消息,每人Auto向特斯拉中国求证,截止发稿,未收到相关置评。



反应

 

国际财经

尽管逆风不断 特斯拉仍握有这个巨大优势

(华盛顿27日讯)尽管股价大跌、交车量下滑、电动车市场竞争加温,美国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仍握有一个重大优势:造车成本硬是远远比对手还低廉。

根据美国银行(BofA)的最新研究,特斯拉每辆车的生产成本,也就是涵盖金属、玻璃、电池组、铝圈、轮胎等支出,平均不到3万美元(约14万令吉左右),比其他电动车的零组件成本足足低1.7万美元,就算把特斯拉纳入一起计算,特斯拉的成本仍旧低了约1万美元。

多年来,特斯拉透过撙节成本,利润率傲视同业,使执行长马斯克得以实质控制电动车定价,让对手只能苦苦追赶。

即便特斯拉的利润已缩减、销售也放缓,较低的制造成本仍让马斯克领先传统车厂。

福特与通用正仰赖燃油车的获利,挹注朝电动车转型的举措,目前这两大车厂尚未借由电动车赚钱。

简言之,只要特斯拉对手的电动车制造成本仍较高昂,就永远无法在马斯克发动的价格战中取胜。这为福特与通用等车厂带来更大的困扰,因为先行购入电动车的较富裕族群,目前没有购车需求,如今市场仅下剩较节俭、实际的消费者在物色车款。

不过,特斯拉的砍价策略也出现些许破绽,正感受到电动车买气降温的压力,该公司今年第1季的营收与获利令市场大失所望,今年来股价也重挫约25%。

外界密切关注的特斯拉6月交车数据,预料7月1日后公布。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