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

数字时代须攻守兼备/李亿敏

作者:李亿敏(PIDM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转型员)

最近出席一场关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分享会,其中有一位演讲者就设计一个好玩单元。他说在分享会开始前,团队已悄悄地在现场做了一个实验,即设立一个虚假的公共无线网络,看看是否有人在没有确认安全性下,就直接连接这些免费又免密码的无线网络。

果然有好多人上当。

演讲人当场示范,当你使用这些骇客开启的无线网络登录任何网购平台、网络银行转账或其他交易时,就算你设定密码强度再高,都无所遁形。骇客轻易的能截取破解你的账号和密码,做各种非法交易或转走你的血汗钱。

“而且,很多人是在不同的平台使用同样的账户名,用同样的密码。这种一个密码走天下的习惯,会让骇客的工作更加简单。截取一个账户名和密码,他们就会在各种不同的平台尝试登录,进而得到你更多的个人资料、或使用你的账号去骗取你亲友的钱财。”

演讲者苦口婆心呼吁大家,不单止要防范诈骗手法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网络卫生习惯。

做好防范措施

如今网络使用普及,很多人无意中会将隐私或商业机密存储在网络上,一旦毫无防备,就容易受到来自骇客的攻击或窃取。尤其连接到公共网络时,就像是把自己摊开,赤裸裸地让人窥探各种秘密。

一想到这,身体开始莫名不自在。

记得以前学打球的时候,我教练都是要我先练防守后练进攻,这造就我谨慎保守的性格。在引领和实施PIDM数码化转型的重点,就是先把防守做好。

要迈向数字化转型,华丽转身,就先要把全体员工锻炼好对网络犯罪认知和实践防范措施,实现全民皆兵的心态,防范如网络钓鱼、身分盗窃等情况。

为此与大家分享一些网络卫生好习惯:

1. 在外上网,不使用免费免密码的无线网络(wifi)。我本身如果在外面使用电脑必须要使用网络时,第一选择是使用我自己手机的移动数据网络热点(hotspot)。

如果数据有限,我会和商家确认好无线网络名称和密码再连结,在连接后会连结我公司的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VPN),然后才会使用电脑处理公事,或登录网络银行进行任何交易。

2. 要使用高强度密码。不要再使用123456或“password”为密码,否则,骇客会像开门一样轻松进入你的账户。

另外,必须注意不要给别人“万能开锁工具”。比如在你使用谷歌电邮作为登录其他平台的账户名(username)时,不要用你原本谷歌电邮账号的密码。否则,只要骇客得到了你一个密码,就可以开启你所有其他账户。

3.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式,以修复漏洞和提高安全性。比如你手机提示你更新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式时,很多时候是因为该公司发现它的系统或程式有漏洞,容易被入侵,所有你应及时更新。

不能因为嫌麻烦或害怕手机或电脑不够储存量而不更新。

4. 安装好杀毒软件。就像雇佣一位强壮的保镖,能保护你免受恶意软件的攻击。

记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杀毒软件还是要选有声誉的付费软件。免费的保镖,真的可以相信吗?

5. 当你登入任何网站,假如需要填入任何个人资料,我都会检查网址(URL)。我本身只会在确认正确的加密网址(HTTPS)输入个人资料。HTTPS (https://) 比HTTP(http://)安全得多。

别再以为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只是电脑技术部门的责任。希望大家更加关注这个课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和隐私。

记住,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数字世界的门锁和保镖,保护它们,让我们的数字生活更加安全和愉快!

视频推荐:

 
 

 

反应

 

要闻

跨境起逾5万电子档案 捕4涉儿童性犯罪嫌犯

(吉隆坡4日讯)配合6国联合展开的“国家网络护卫行动”,大马警方成功逮捕4名涉嫌持有及传播儿童性虐待内容(CSAM)的嫌犯,并起获超过5万份相关电子档案。落网者包括一名公务员及一名会计师。

副警察总长拿督斯里阿育汉今日在武吉阿曼警察总部召开记者会指出,此次跨国联合行动于2月24日至3月28日期间展开,涉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他说,我国警方在获得情报并展开突击行动后,于加影、安邦再也、八打灵再也及莎阿南多个地点逮捕4名年龄介于26岁至49岁的嫌犯。

2人已被控上庭

“警方已开启4个档案调查,其中2人已被控上庭。”

“随着6个国家展开的综合取缔行动,我们成功逮捕4名嫌犯,及充公超过5万份儿童色情内容。”

警方相信,这些儿童色情内容大多数是从网络非法下载,并长期储存在个人电脑、手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中。部分人则出于个人欲望,将相关内容收集储存。

他是今日在武吉阿曼警察总部针对网络护卫行动,召开记者会,如是说。

“嫌犯的干案手法,是利用电子设备,线上访问及获取儿童性虐待内容,与其他罪犯共享内容,而通过即使通讯软件Telegram群组,有者因私欲而储存相关内容。这些色情内容大部分被下载及储存在电子设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