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金还是贷款买房好?

作者:杨景雄(CY Academy创办人)
在购买房产时,选择使用现金或者贷款购屋,一直都是购屋者关注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来一同探讨,到底什么时机才是适合贷款或现金买房。
首先,在还没深入去探讨这话题之前,先帮助大家理解贷款的3大好处。
第一:贷款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利用杠杆来获取
更多的资金。例如,你目前拥有100万令吉的现金,若你选择了全款购屋,那你拥有的,就只能是购买一间价值100万令吉的房屋。然而,如果通过银行贷款,再借100万令吉,那么,你就可以购买价值200万的房产了,从而提升了资产规模及未来收益的潜能。
第二:对于投资房产而言,贷款利息是可以用来抵扣租金收入,进而降低税务负担。因此,贷款买房在税务筹划上就有了一定的优势。
第三:贷款的能力是受到个人收入及银行政策的影响。如果没有好好利用,或当贷款政策收紧或个人收入下降时,就有可能会失去贷款机会。因此,抓住当下的贷款潜能,不仅可以灵活应对资金需求,还能优化资产的配置。
接下来,我们以自住与投资房作为标准,让你们了解现金或贷款买房的条件。
对于自住房而言,如果预期没有大幅贬值的可能性,那么暂时不贷款也无妨。
未来,随着房产价值的增长,杠杆效应仍然可以在需要时加以利用。
加上自住房是个人用途,无论贷款多少,利息都是无法抵扣收入,因此贷款对节省税务是没什么帮助。
目前,贷款的审核算是较为严格,如果你的收入稳定,贷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但如果使用现金买房后,会导致流动资金缺乏,那么建议使用贷款来进行,避免造成现金流周转的问题。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资金充足,且对未来现金需求不高,可以考虑全款购屋的计划。然而,如果全款购屋后,会导致备用金缺少,那么建议使用贷款,以免影响日常生活。
贷款可把资金最大化
对于投资房屋而言,贷款就可以把资金最大化,并让你有能力买更多的房产。
例如:利用部分现金作为第一间屋子的首期付款,并保留剩余现金作为第二间的首付。这样就可通过贷款优化资产组合和收益潜力。
现有的政策对于贷款利息的抵税优惠而言,仍有调整的可能性。然而,如果你选择了全款购屋,那对之后的政策调整,也变为无法改变的事实。
因此,贷款对投资房更是具有灵活性和税务规划的空间。
在贷款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建议尽可能利用当前的可贷额度。
即使贷款条件较为严苛,但当未来政策宽松时,仍可以通过再融资来优化贷款结构。
可是,若错失了当前的贷款机会,可能就会导致未来资金调配的能力受限。
总结来说,对于房屋投资,贷款是能有效提升资产配置,同时也建议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贷款。
不管是选择全款购屋或贷款购屋,都是取决于个人的购屋用途和财务规划。
作为自住房,若资金充足可选择全款或少量贷款,以降低财务负担;而若买房是为了进行投资,则建议充分利用贷款优势,以提升资产杠杆效应和税务筹划能力。
无论是全款还是贷款,最重要的是根据自身需求和未来规划来作出最合适的决策。
扫码支付率全球第二 大马速迈无现金社会
(八打灵再也2日讯)马来西亚在全球二维码的使用率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显示国人正迅速迈向无现金社会。
根据全球统计平台Data Reportal调查报告,2023年大马有高达66.1%的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二维码支付,远高于全球平均的50.8%。在全球前10名中,亚洲国家占5席。
这项于去年展开的研究,分析了全球16岁及以上人群通过智能手机使用二维码的情况。
二维码支付因其方便快捷而深受欢迎,但网络专家提醒,若随意在网上分享银行二维码,可能引来诈骗、盗用身分,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马来西亚网络安全社区(RawSEC)公关秘书艾玛拉欣表示,网络犯罪分子可能利用二维码进行钓鱼攻击、未经授权的交易或冒充诈骗。
小心黑客篡改二维码
“如果一个支付网站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能会篡改其中的二维码,将付款引导至其控制的虚假账户。在一些社交媒体群组中,用户分享二维码时,甚至群组内的管理员也可能更改二维码,导致资金被转移到错误的地方。”
她补充,黑客还可以从银行二维码中提取敏感信息来创建伪造的网站或应用程式,诱骗用户输入登录凭据与银行资料。
“如果诈骗分子取得受害者的银行账户登录权限,他们就能发起诈骗交易。
“在更高层次的诈骗手法中,诈骗者可能先向受害者账户转入小额资金,然后发送钓鱼电邮,谎称该笔交易涉及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制造恐慌,进而操控受害者。”
艾玛拉欣提醒,一旦怀疑自己的二维码被人盗用或篡改,第一时间应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并修改密码,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千万不要点击来临不明的链接来下载银行应用程式。
“尤其是社交媒体或Whatsapp传来的版本,因为里面可能藏有窃取信息的恶意程序,必须要通过官方渠道来下载。”
她认为,虽然目前已经有法律保障用户权益,但关系到网络安全的事情还是靠自己来维护。
“启用双重验证、了解银行私隐设置、定期检查账户动态,都是用户能做的基本防护。”
她呼吁公众在享受二维码支付带来的便利之余,也别忘了留个心眼,毕竟便利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扫码前多留意,陌生信息不要点,才能真正安心使用这些科技工具。
成消费新常态
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二维码支付在我国,尤其是开斋月市集上,已经成为摊贩与消费者的‘新常态’。
22岁的实习生阿米尔表示,他已经很少带现金出门,因为几乎每个摊位都能扫码付款,不需要担心商家有没有给他找零钱。不过,有时候因为网络太慢,会造成交易延迟的问题,尤其在等待确认付款的时候,会觉得尴尬。
52岁的糕点摊贩再娜阿都拉说,近两三年来,二维码支付的使用量明显上升,现在大多数顾客都倾向扫码,所以她本身已经开始习惯无现金交易方式。
她坦言,她与其他摊贩一开始都不太放心使用二维码支付,但后来配备了语音播报的二维码收款设备,交易一完成就有提示声,就安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