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乌冷16华小全缺教师
开学在即校方急寻临教

(八打灵再也、加影、雪邦29日讯)华小师资不足老调弹奏逾10年,明年新学年开课雪州不少华小仍缺教师,其中, 乌鲁冷岳县16所华小均有空缺,从一人至十余人不等。董教总日前发文告,指西马华小尚有500多个教职空缺待填补,尤其柔佛、雪兰莪州与霹雳州情况甚为严重。
《南洋商报》记者抽样电访雪州境内华教代表,发现确有不少学校明年度新学年皆师资不足。
华小维护者感叹这戏码年年上演无了期,却一直无法根治,希望政府尤其是教育部必须严正关注及解决,而不是在相关方面挑出问题时就加以否认。
据消息告诉本报,雪邦县6所华小中,蒲种新明华小缺3位老师,其他5校包括龙溪华小、雪邦华小、沙叻觉侨华小、双溪比力华联华小和智明华小虽不缺老师,但有老师产假,需找代课老师。
“蒲种新明华小获派3位调职老师,但需时等待,师训毕业的教师也大约3月份才报到,空窗期校方需自行想办法。”
校方自想方法
消息也说,蕉赖双溪龙华小缺逾10名教师,而锡米山华小和加影育华小学,各缺乏3位老师。
消息认为,以一般情况,学校缺乏一两位老师乃属正常现象,学校会因新生增加多开班、退休老师太多、调升或转校等因素而师资不足,但校方均有信心可短时间内填补。
不过,对缺乏逾10位老师的学校而言,短时间填补这些空缺绝非易事,所以面对师资不足的各校等候当局调派师资到来前,会先行聘请代课老师或临教,暂时解决问题。
另外,也有一些学校,因为缺少的并非班级主任,而是如辅导老师等,那即使师资不足,也暂时未予填补。
教育部忽视华小困境
师资不足,各校都敲锣打鼓找临时老师代替,设法在新学年开学前找到临教或代课老师代替。
学校向来和自行承担聘请临教或代课老师的薪金,据了解,学校一般是以日及月薪付费,持大马教育文凭的临教薪金是千多令吉,若以日薪计算则大概是50余令吉。
受访的华教界人士认为,华校缺教师的根源在于教育部没有正视,也不曾设法根治,所以类似问题才年年上演,也让教界人士“渐渐习惯”。
有不愿具名的受访者更措词强烈,抨击政府尤其教育部没有好好规划,导致学校在师资迟迟不足之际,董家教要承担聘用临教或代课教师的费用。
他们说,一些学校因新生学额增加而需开设更多班级,味着需要更多老师,但往往教育部却忽视了这方面的需要,甚至表示华校不缺师资,根本没真正理解及重视华教面对的问题。
不续聘退休者——八打灵发展华小执行顾问·林家光
师资不足已是老调子了,不明白这问题为何过了10多年还存在,其实每所学校新生都会在3年前报名,教育部已掌握初步学生人数,而不是待新学年事,才来说师资不足。
据了解在灵市该些饱和华小问题不严重,除非是该些新生有特别增加学校,就会面对师资不足的情况,缺少2至3位老师。
为解决这些问题,大多数由董事会与家协出资聘用临教顶替;令人纳闷是在师资不足情况,教育部早前却要求聘临教,不续聘退休老师等,以致这些有意执教者转由董家协自聘代课。
尚欠6教师——蒲种竞智华小副董事长·刘有福
本校明年新生爆满,开7班,每班逾40多位学生,在师资方面,同样面对不足,尚欠6位老师。
据了解,在蒲种区,每所华小都面师资不足的情况,少说也缺1至2位,这问题的确存在以久了,尤其是每年新学年前,都会上演,原因不外是老师退休、转校、新生增加等原因,惟令人纳闷的,为何问题存在这么多年也无法解决?
须聘请临教——双溪龙华小校长·郑玉宗
明年学校有1600多位学生,除了二和五年级,其他班级的学额均爆满,师资要求非常殷切,而我们尚欠教师,希望有兴趣者拨电到学校查询及应聘临教。
一年级新生有440人,三和四年级学生人数各级有300多位,五年级则是200多位,由于课室不足,一年级新生安排在下午班上课。
承担聘请费——锡米山华小董事长·李仁英
学校新学年缺乏3位老师,一般上空缺因老师生产、退休或升级而留下,若是退休或升级,则是教育局无法及时派新的老师到来填补。
聘请临教或代课老师的费用,向来由校方本身承担。
年中教师退休——加影育华小学校长·黄西利
新学年开课,学校会缺3名教师,我们也是聘请临教应急。
今年我们没缺老师,但因年中有教师退休,未获得填补,所以师资不足。
校园歧视,岂能姑息/许国伟

(示意图取自Pixabay)
先说点往事。
2010年,还是国阵拿督斯里纳吉政府的年代。当时发生了两名不同中学的校长,呛学生回中国的争议言论,经家长举报后引发各界哗然。
虽然时任首相纳吉在内阁指示,各部门必须尽快及严厉解决种族歧视言论的争议,任何官员包括校长一旦证实有错都要接受纪律处分。
但民间组织和在野党仍严厉批评国阵政府,除了批评当局处理缓慢拖延日久,也批评国家干训局长期给公务员灌输种族主义。
当年这件风波过后,“呛学生回中国论”就没再发生了吗?不!接下来类似的言论依然有。
最新的一宗,是一名老师呛学生听不懂国语就回中国,而且还承认不是第一次说这番话。
无法有效遏止问题
教育部长法丽娜是表明态度,即教育部绝不会对校园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也依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当行动。
教长这番话,跟15年前纳吉在内阁的指示相比,差別并不大。
显然,涉及种族歧视言论的校长或老师,不论是受纪律对付或调职,都无法有效遏止这问题发生。那么,问题的根源真的是是国家干训局吗?
国阵执政时代,在野党就一再抨击国家干训局系统化地洗脑灌输种族主义,也替巫统攻击政敌。
2018年希望联盟执政后决定废除国家干训局,但政府部门里公务员包括教职员的种族主义思维消失了吗?
更糟的是,当校长或老师对着学生直呛“回中国”,不仅仅是一句气话,更是对学生的国家忠诚度提出质疑。
或许,教育局在处理这类争议言论时,更应该重视的是,不允许任何人利用“效忠”來质疑和攻击别人。
不能只是道歉了事
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他学生听到校长或老师可以这么呛人,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等到他们长大后,可能也会呛別人回去XX国。
效忠问题,是一个不应质疑也不应挑起玩火的课题。
所以,校长也好老师也罢,呛学生回去XX国,真的不能只是道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