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令第8天】中资企业响应号召
筹措物资助北马人抗疫
(槟城25日讯)北马地区中资企业积极响应中国驻槟城总领事馆的号召,筹措捐赠防控物资,以表达对北马地区抗击疫情的支持。
中驻槟总领馆今日在文告中指出,当中新胜大国际纸业公司、晶澳太阳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众花南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筹集到抗疫物资,其他企业也正在积极行动,与北马人民一起抗击疫情。
总领馆指出,去年刚刚落地吉打州的新胜大国际纸业公司,准备向吉打州和槟城州共捐赠口罩15万个。而在槟城设厂的晶澳太阳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已于3月19日向公司辖区警局、诊所分别捐赠1000个和100个医用口罩,以及向槟城中央医院捐赠150套医用防护服和防护眼罩。
“众花南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准备向吉打州捐赠医用口罩2000个,并将结合中国抗疫经验,发挥中医药优势,捐赠中药等物资,支持领区抗疫。”
文告说,马来西亚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则拟向霹雳州捐赠3000个医用口罩和350升消毒液,目前正在疏通物流渠道,紧急筹备中。
“至于中交天津航道局槟城项目部拟先捐赠2000至5000个医用口罩及洗手液,而中铁建国际集团亚太区域公司槟城项目部拟捐赠医用口罩1000个。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槟城营业部拟捐赠2000副医用防护手套,并将与槟城卫生防疫和警察等机场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往来服务和物流运输等工作。”
文告表示,北马中资企业协会将继续努力发挥平台作用,组织中资企业支持领区抗疫工作,发动更多会员彰显担当、汇聚力量,与当地民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争取抗疫的最终胜利。
【独家】中企:智能化水平不足 大马须优化营商条件

独家报道:李琇云
(吉隆坡29日讯)在大马营运的中资企业认为,我国具备多项利好因素,但同时也面临数个不利因素的牵绊,需着手改进以加强投资者信心。
他们指出,大马整体投资环境稳定,政策相对友好,具备发展潜力。
然而,在实际营运过程中,仍面临如本地人才储备不足、投资被局限等,相较于新加坡的先进管理模式,大马的智能化水平仍显不足。
为此,中资企业建议,大马政府应加快推动设备管理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升级与政策配套,尤其是在吸引外资企业参与本地项目时,应提供更具现代化与智能化的运维环境,以提升整体投资吸引力与营运效率。
上述在马营运的部分中资企业代表,日前在“促进中资企业发展”主题座谈会时,发表对我国的有关看法。
该座谈会是由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联合主办,聚焦中资企业在马发展的实际挑战与合作前景。
与会者包括厦门大学大马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兼MBA中心主任王培明、副教授杨军节、研究助理林方烨和彭浩宇。
中资企业总商会方面则由总会长兼中国交通建设(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庆久为首,出席者还有来自航运、环保、通讯及保健品等领域的多位会员企业代表,包括副会长代表及中远海运集运(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胥佳明、会员刘俊宏(中兴通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政企业务总监)、邓成(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总代表)和郑媛媛(哈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副董事)。

优化法规框架
提升投资信心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大马作为区域枢纽,具备多语种优势、战略地理位置及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
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优化法规框架、加快政策执行效率及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将能有效提升中资企业的营运信心,并促进本地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环保企业代表邓成指出,大马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急需引入更高效的焚烧发电技术。
他说,中资企业在推动相关投资时,常受限于法律上的外资股权比例,导致项目难以推进。
他建议大马政府,应在环保与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放宽外资参与比例,并推动科研项目由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提升本地技术与管理能力。
运输企业代表胥佳明说,该公司在货柜箱运输与仓储方面具发展计划,但他认为,除了一些较大型的港口外,我国大部分港口规模仍偏传统,与新加坡在港口现代化与智能化管理方面相比,尚显不足。
他说,大马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但仍有进一步提升与改善的空间。
通讯企业代表刘俊宏指出,大马发展智慧城市与数字基础设施虽有方向,但政策落地尚不明确,行业协作亦欠缺。
他建议政府可挑选重点行业设立数字化示范区,推动资讯通讯科技(ICT)企业与本地传统企业融合,加快智能化转型。
哈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郑媛媛指出,大马在传统中医药知识方面相对薄弱,相关教育资源不足,建议加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培养本地专业人才,以支撑中医药产业在马发展。
王培明教授表示,本次的交流会除了作为该校的资料收集,他也会把企业代表意见与面对的困境,向适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协助企业更有效对接大马政府所提出的良好亲商政策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