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庇劳西天宫游行盛典
九皇爷出巡万人空巷

庇劳西天宫九皇爷庙昨晚举行九皇大帝出巡大游行盛典活动。

(庇劳6日讯)瓜拉庇劳西天宫九皇爷庙周六晚上举行九皇大帝出巡大游行盛典,吸引来自四面八方数千人的各族男女老少在庇劳市区街边驻足观赏,人潮汹涌,万人空巷。

有关的盛典游行是在晚上7时30分,于庇劳武鲁麻草场(淡米尔小学草场)出发,沿着庇劳市区缓步游行,并绕着庇劳市区一圈返回位于新那灵的西天宫,全程5公里的路程,历时两个小时。



今年的游行队伍是从武鲁麻草场出发后,路经庇劳大街(马华区会大厦前面)、然后在大街商店新云礼号旁转入小巷,使用严端路转去旧芙蓉路,前往觉华寺参拜后,使用邓恩路直走到尾端,过后才转入大街,到三圣宫参拜后返回武鲁麻草场,才陆续的返回西天宫。

郑祝喜(前排左二起)与吴金财、张聒翔及庇劳国会议员代表一起参与九皇大帝大游行活动。

有关的游行队伍是由神旗队、锣鼓队、神轿、神像花车、舞龙、神将队、高跷队、大旗队、三太子、大头娃娃、乩童、潮州大锣鼓队、文化舞蹈团等也参与其中,特长的游行行列,相当壮观。

各地队伍参与游行出巡

游行获得马口万仙宫、老观音堂、道法坛的乩童、兴阁龙狮体育会、北海斗母宫文化舞蹈团、巫罗加什互助会永春鼓、吉隆坡兴阁龙狮团、马来西亚雪隆炫武龙狮公会、潮艺木偶潮剧文化馆、新山洪扬体育会、芙蓉亚沙新村文武坛、小甘密仙四师爷庙、芙蓉拉杭新村伏英馆六壬仙师、芙蓉天龙宫关帝庙、拉务八哩玄法坛烟伯及庇劳四面佛等参与。

庇劳市区水泄不通



有关的九皇大帝出巡庆典在晚上9时30分才结束,由于这场被称为最热闹的大游行,造成庇劳市区交通大阻塞,到处水泄不通,沿途尽是人潮,必须劳动交通警员及志愿警卫团成员在场执行指挥交通的任务。

神轿抬高后,善信纷纷涌上从轿底穿过,以保平安。

西天宫九皇大帝理事会主席郑祝喜感谢各地神庙组织和团体派队参加大游行,并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九皇大帝出巡盛会。

当晚,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沉香州议员吴金财、西天宫名誉顾问刘亚扬及陈应山等人也全程参与游行活动,陪同者是西天宫主席郑祝喜与署理主席郑金海等。

50乩童推高游行气氛

当晚,来自本地、外坡及泰国约50名的男女乩童,是以分别不同的神明身分参与游行,有者各以长短不一的粗钢条从脸颊穿过,脚踏车、风扇、神轿、木雕纪念品、塑料水管及手持刀剑等武器,在游行队伍当中不断展现各种动作,使游行布满了紧张刺激的气氛。

庇劳西天宫九皇爷木船花车、“桃园三结义”花车、庇劳花蒂玛花园第4期睦邻理事会制作的“花船”花车、蒲种公主城福宁宫阴士殿花车及巴生地灵宫花车也是当晚注目。

 

 
 

 

反应

 

文教

共同点为“Chingay” 柔槟新三大游行齐申遗

(新山18日讯)槟城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总经理洪敏芝透露,柔佛古庙游神庆典、槟城大旗鼓游行及新加坡状艺大游行的申遗共同点为“Chingay”。

她说,三地代表将于明、后日讨论联合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最后申遗版本,暂定以“Chingay”为核心概念。

洪敏芝今日在新山中华公会举行的《申遗之道:柔佛古庙众神出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研讨会》上指出,许多国家因为发生战乱和纠纷,都无法举办这类文化活动。

“在槟城、新山及新加坡,三地的游行均有不同形式的展现,但三项活动都是全民活动,是‘人民的游行’,这与三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也是人民热情的象征,非常难能可贵。”

出席研讨会者包括大马双城(吉隆坡/新山)申遗筹备委员会执行长张克润、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总司长杨克翔及司长陈美华、新山中华公会华族历史文物馆管委会主席林先强及教育委员会主席蔡承杰、新山福建会馆理事林刚荣、掌管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的行政议员黄汉伟代表王展浩、新加坡文史工作者黄子明、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罗乐然、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主任白伟权及南方大学学院全球华人学系系主任莫家浩。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指出,若一切顺利,3月份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呈申遗表格,预料年底或明年会有初步结果。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将古庙游神提升至世遗的地位,将柔州独有的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地。”

他说,此次的研讨会邀得本地、新加坡、中国及香港7名学者代表分享申遗心得,有助推动柔佛古庙申遗的工作,并提高填写表格的精准度。

“尽管古庙游神的宗旨主要是传承中华文化,不过友族同胞也开始参与古庙游神,符合昌明政府提倡的亲善和谐理念。”

林家豪:具独特内涵价值
古庙游神足以单独申遗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指出,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备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完全有资格单独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在研讨会下半场讲解“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非遗空间: 建筑、信仰与身份认同”时说,信仰很难进行申世遗,但却能以民间信俗的名义申世遗。

“古庙游神具备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包括展现新山华社独特治理模式,即五帮共和精神、本土原创神明,以及获得柔佛王室代表出席,象征王室对文化活动的支持与认可。”

来自新加坡的赖启健在讲解“新加坡的联合庙:历史与建筑形式”时,主要分析庙宇建筑的平面结构。

他说,自1970年代开始,新加坡启动总体土地规划,乡民大规模搬迁到组屋后,华人寺庙和宗祠没有同时处置,最终允许几间寺庙共租一片土地建庙,称为“联合庙”。

“从1974年至2012年,新加坡共建设64座联合庙。”

来自中国厦门的研究生则分享马六甲送王船从华族信俗到国家文化,再到跨国遗产的转变过程。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