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原始部落连网络9个月 村民沉迷色情片不狩猎

星链服务降临巴西Marubo部落,却带来负面效果。(取自Navi Global官方Medium写作平台)
(里约热内卢5日讯)巴西一个隐居在亚马逊丛林深处的原始部落,受惠于马斯克的星链服务,在数个月前成功接通网络,然而当地长者却抱怨,自从部落接上网络后,大量年轻人竟开始沉迷于社交媒体与色情影片,甚至试图在部落内尝试“激烈式性行为”。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星链最一开始被认为能对这个偏远的原始部落带来巨大帮助,包含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联络当局寻求帮助,例如野外容易发生的被蛇咬伤。然而自从巴西这个拥有2000人的Marubo部落在9个月前首次连接上网络以来,带来的坏处却远远大于好处,更导致部落内因为这项服务产生严重分歧。
73岁的Tsainama Marubo表示,“一开始大家都很兴奋,但现在情况却很糟糕。年轻人因为沉迷上网变得懒惰,甚至开始学习白人的生活方式。”
由于Marubo部落主要靠村民自给自足,因此年轻人必须打猎、捕鱼以及务农,否则就没饭可吃,但是有些年轻人自从部落连接上网络后,却开始整天只顾着玩手机。
不仅如此,当地长老直言,Marubo部落是一个保守的社会,甚至不允许公开接吻,然而自从有了网络后,当地许多年轻男性开始在群组中分享色情影片,甚至有些人出现“带有攻击性的性行为”。
部落首领担心自有的历史和文化会因为过度上网而消失,因此开始规定村民的上网时间,包含每天上午2小时、晚上2小时以及周日全天。
此外,由于年轻人刚接触网络,缺乏数位素养,因此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据悉,许多年轻人经常在社交媒体上与陌生人聊天。
“老板,你偏心!” 从“被误解”找出管理突破/黄佩香

黄佩香
作者:黄佩香(Boss Boleh团队首席运营长)
老板们,你有没有被员工说过“你偏心”?我常被问到:“Angie,你一个30出头的女生,怎么能管理60个跟你差不多年纪的员工?他们真的会服你吗?”
说真的,我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被员工说过“你偏心”?听到团队私下议论:“老板总是偏向某人”?这种感觉是不是既无奈又让人反思: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有一次,在和一个经理的一对一交流时,我发现大家真的觉得我“偏心”。同样的事情,某些经理似乎享受到了特别待遇。我开始和其他直接向我汇报的经理沟通,结果发现,这种“偏心”的感受几乎是团队的共识。我没想到大家会这么看待我,听到这些我既哭笑不得又开始反思:我究竟做了什么,让团队觉得我有差别待遇?是否真的存在这种情况?

那到底“老板偏心”是好还是不好呢?其实也要看老板的领导方式。
坦诚的价值:老板最怕听不到真话
不过让我庆幸的是,我的核心团队总能开放地与我沟通,尽管我是老板,他们有问题时也不会藏着掖着。这得有胆量,也让我能成长为更好的领导。如果你的团队能对你坦诚,这是个好兆头,意味着他们信任你,而信任是成功的一半。
说到“偏心”,为什么人会感觉到偏心呢?我觉得是因为心不在中间!人的本性,就会偏心,很正常。但作为老板,我们的‘偏心’往往会被放大,因为员工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在Boss Boleh,我们有6-7个不同的部门,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大多数人是第一份工作,或者只有2-3年的工作经验。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面对客户,甚至如何消化被客户骂后的情绪,这些在学校里并没有学过,只有进入职场,披上“战衣”后,才开始积累这些“战斗力”!
“为什么那个部门做事那么慢,一直要等,问几句就给脸色看。没办法咯,有Angie撑腰!为什么那个同事不喜欢我,讲话没大没小!做么他一直吹,我也有很多东西做。”——这些抱怨,我都听过。
我的核心团队的年龄和我很接近,难免会和一些员工感情比较好,可以聊工作之外的事情,或是下班后一起运动。可能这样,我被自己的“感觉”影响了处理方式, 例如犯错时可能无意间给予特别待遇。这让我意识到,老板的情绪和喜好,真的会不知不觉影响团队的氛围。
有个前辈说:“偏心通常是由不被在意的那班人的看法。”意思是,不被领导或老板在意的下属,更容易感觉到“老板偏心”。老板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团队的抱怨,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看见’?
“偏心”无解?不如换个角度看
老板都喜欢有实力的员工,对人才偏心是人之常情!但员工往往会盯着‘不公平’,而不是想着如何提升自己,成为那个被老板‘偏心’的人才。 有实力的,怎么有时间去介意这些呢?
我没办法让大家都觉得我“公平”。每个人的感觉和感受不同。那我到底可以怎么做,来减少大家对“偏心”的在意程度?
一开始,我认为,他们一定是不够忙,才有时间去纠结这些情绪。后来我发现,问题不在“忙不忙”,而是我忽略了一一件事——无效沟通拖慢了团队,也放大了矛盾”!

贝佐斯在播客中提到,在亚马逊集团有一项功课,就是“要想办法减少沟通”。为什么?
亚马逊的启发:减少沟通,释放速度
我听到亚马逊(Amazon)创办人贝佐斯在播客中提到,在亚马逊集团有一项功课,就是“要想办法减少沟通”。
他说:“速度决定一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很重要。”我当时就想,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改善沟通,为什么他反而要减少沟通?
无效沟通拖慢进度
贝佐斯在2018年曾说:“沟通是功能失调的标志,意味着人们没有以紧密、有机的方式合作。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团队之间少沟通,而不是多沟通。”这显示他想把沟通量降到必要的最低限度。
这让我想到,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被“无效沟通”拖慢了进度?
贝佐斯的逻辑是:团队越大,沟通成本越高,效率反而越低。亚马逊用“两块披萨团队”(团队小到两块披萨能喂饱)、单一责任制(每个项目有明确负责人)和6页备忘录(代替PPT,确保信息清晰)来降低沟通成本。这让我反思:Boss Boleh的流程是不是也有太多无效沟通?
原理是:如果一件事情要经过很多人才能完成,出错的几率就会非常高,一旦某个环节沟通不畅,整个进度就会拖慢。
于是,我重新审视了Boss Boleh的流程,思考如何简化。我问自己3个问题:
1. 这个步骤真的很重要吗?为什么需要?
2. 如果很重要,如何简化?
3. 如果不能简化,怎么通过科技来自动化?哪些AI可以来做?
我和核心团队一起讨论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沟通,结果发现,很多流程其实牵涉到太多部门,导致了部门之间的“冲突”。通过去除多余的部分,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工作,并减少部门之间的冲突。
老板和员工的“快”不一样
简化流程后,新的问题来了——速度。我们服务客户时,我还是觉得我们不够快,我要求20分钟内回复,但团队觉得当天回复已经很快。这让我意识到,老板眼中的“快”和员工理解的“快”,可能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员工们会抱怨:“不管我们做多快,老板都会觉得我们慢!
于是,我们一步步拆解问题:
· 哪些员工做得到20分钟回复?哪些做不到?原因是什么?
· 顾客为什么觉得我们慢?哪个环节最耗时?
· 如何调整流程,让“快”不只是快,还能保证质量?
我先把20分钟的标准调整到1小时内回复,给团队一些喘气的空间,然后重新分配工作流程,挑选一些顾客聊天记录来研究,找出耗时的环节。同时,我让团队看到我们都在一步步进步,离20分钟的目标越来越近,而不是一味质问“为什么那么慢”。更重要的是,我会检视做到20分钟回复的团队,回复得对不对,还是只是为了应付‘老板想要的’而敷衍顾客。
这就像做菜:你希望快点做好,但不能快到烧焦。做菜要好吃,好吃的定义又是什么?老板们,设定目标容易,但如何让团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才是关键。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偏心领导”。但他的“偏心”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策略的。
从“偏心”到激励
向谷歌前CEO学一招
那到底“老板偏心”是好还是不好呢?其实也要看老板的领导方式。我想到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偏心领导”。但他的“偏心”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策略的:
他偏袒真正能带来突破的人才,比如支持Android的安迪·鲁宾、Chrome的桑达尔·皮查伊,甚至在收购YouTube时力挺年轻创始人查德·赫利和斯蒂夫·陈。
偏心带来的绩效
Android:安迪·鲁宾是个脾气古怪的工程师,Android最初只是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安迪却像赌徒一样下注,给他资源和自由:“放手去做!”结果Android成了全球手机系统的霸主。
Gmail:埃里克鼓励员工用20%的自由时间搞副业。保罗·布赫海特抓住了机会,在小隔间里敲出了Gmail的代码。埃里克偏信这种“玩票”创新,结果Gmail改变了我们用电子邮件的方式。
Chrome:埃里克起初不看好Chrome项目,但桑达尔·皮查伊带着小团队展示了一个超快浏览器的demo,Eric看完当场拍板:“干吧,我支持!”后来Chrome成了全球最牛的浏览器。
YouTube:2006年,很多人觉得收购YouTube太冒险,埃里克却看中了年轻创始人的胆识,果断投资:“我信你们!”结果YouTube成了视频领域的传奇。
他公开给予这些人才资源、自由和信任,最终推动了Android、Chrome、YouTube等业务的成功。
反思“偏心”变激励
埃里克的“偏心”,其实是对卓越表现的坚定奖励。这种领导风格让我反思:作为老板,我们的“偏心”能不能变成一种激励,让团队看到,只要努力创造价值,就能得到支持和认可?
贝佐斯则是通过减少无效沟通和提升决策速度,通过小型团队、明确的责任分配以及清晰的书面沟通方式,推动亚马逊高效运作和快速创新。这些实践奠定了亚马逊在竞争中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