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子星合并 引发罕见“完美球形爆炸”

两颗中子星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球星爆炸”。
(哥本哈根17日讯)丹麦天文学家15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的双中子星合并引发一场或许可称为“完美爆炸”的天文事件:一场庞大且超级球形爆炸,不久后合并的中子星就塌陷形成黑洞。
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在15日于《自然》发表的这份研究报告,首次描述这种两颗中子星合并时发生的“千新星”爆炸的轮廓,超乎他们的预期。
这两颗中子星位于距离地球约1.4亿到1.5亿光年的长蛇座NGC 4993星系,加起来质量是太阳的2.7倍,环绕彼此运行了数十亿年,然后高速碰撞在一起、爆炸,合并成一个大质量中子星,不久后塌陷形成黑洞。
“千新星”爆炸在1974年首次提出理论,2013年被确认,但是研究人员大幅研究这起在2017年被观测到的千新星事件以前,一直不知道千新星爆炸的模样。
报告作者、丹麦哥本哈根宇宙黎明中心天文物理学家史奈朋说,“它在许多方面都是一场完美爆炸,在美学上、在形状的简洁以及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性而言,很美丽”。
研究人员原本预期千新星爆炸或许看来会像是一个巨大的发光扁平碟盘,可能会有一道喷流向外喷出物质。报告共同作者、该中心天文物理学家华森说,“老实说,这次事件让我们要从头来过”,“这当中或许有我们还不了解的基本物理。”
研究人员推测形成球形爆炸的原因,包括双中子星合并后短暂出现的单一中子星庞大磁场能量,或者谜样粒子微中子扮演了某种角色。史奈朋说,“这从根本上令人惊讶,而且是对任何理论家和许多模拟的一次令人兴奋的挑战”,“挑战开始了。”
仅三分二星系自转同方向 研究:宇宙或处巨大黑洞中

(伦敦16日讯)最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新发现让全球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都感到震惊。通过对263个星系的观测,科学家发现这些星系的自转方向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一种奇怪的优先性。
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我们所在的宇宙实际上位于一个巨大黑洞的视界另一侧。
根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的研究论文,韦伯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系中,约三分之二的星系自转方向一致,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星系自转方向相反。这一结果与传统理论预测的50%对50%的分布截然不同。研究负责人、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副教授里约尔·沙米尔(Lior Shamir)表示,这种自转方向的不对称性可能暗示着宇宙的自转特性。
黑洞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可能位于一个巨大黑洞的内部。这种理论认为,黑洞内部的物质在极端引力作用下不会坍缩成一个奇点,而是会反弹并形成一个新的宇宙。这种反弹事件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爆炸”。

沙米尔发现宇宙中星系自转方向与银河系不同者居多。(取自堪萨斯州立大学官网k-state.edu)
继承母黑洞自转方向
根据这一理论,黑洞内部的时空扭曲可能为子宇宙提供了独特的自转方向。这种自转方向的优先性可能是从母黑洞的自转方向继承而来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解释可以合理地解释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同时也为理解宇宙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尽管黑洞宇宙学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但研究人员也考虑了其他可能性。例如,银河系自身的自转可能对观测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银河系的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这种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韦伯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可能需要进行校准,以排除银河系自转的影响。
如果黑洞宇宙学的理论被证实,那么我们将对宇宙的性质和起源有全新的理解。这种理论不仅解释了星系自转方向的优先性,还为理解宇宙的膨胀和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宇宙可能是一个无限层级的黑洞网络的一部分,每个黑洞内部都包含着一个新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