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

少女持续传讯息忆亡父
忌日前夕突接回音

(华盛顿28日讯)美国阿肯色州一名23岁女子帕特森(Chastity Patterson)4年前历经丧父之痛,其后她开始每天传讯息到亡父的手机号码,诉说近期生活状况。然而就在其父亲逝世4周年的前夕,帕特森竟收到“父亲”回信。



帕特森在最新的一则讯息中,重新回顾了过去4年来的生活,一如她向父亲承诺的那样,更好地照顾自己,包括如何战胜癌症、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如何坠入爱河,甚至失恋等。

而令人意外的是,帕特森竟然收到“父亲”的回信,一名自称布拉德(Brad)的男子回覆,他的女儿5年前因车祸去世,这些年都是靠著帕特森思念亡父的一字一句,才让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布拉德说,他这些年来默默读著帕特森的讯息,看著她走过人生种种的第一次,其实好几次都想回覆,但怕伤了帕特森的心。如今看到这刖讯息,他不禁希望假如他女儿还活着,也能成为像帕特森这样好的女孩,让他感到骄傲。

帕特森将这段奇妙的经历上载到Facebook上,获得超过13万个赞,引起极大回响。至于帕特森父亲的手机号码为何会转移到布拉德手上?有网民解答,用户若逝世超过半年,手机号码就会被释出供他人使用。



帕特森进一步补充,她失去的亲人并非是血缘上的亲生父亲,但她都称呼对方为父亲,而对方给予的关爱也与生父无异,甚至比有血缘的更亲近,“他从来没有错过学校舞会、毕业舞会、我的比赛,也会叮嘱我的谈吐和仪表,如同一般人的父亲,总是和我长谈。”

新闻来源:星岛日报

 
 

 

反应

 

言论

从《哪吒2》看改变的力量/方城

《哪吒2》上映三天后,我也抽空去看了这部荣获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看完后,我联想到亲情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育孩子常是家长和教师最棘手的问题。

长辈习惯用自己过往的经验及观点给孩子或学生所谓善意的提醒或劝告,然而那恰恰是时下青少年无法接受的。

哪吒在父母的感化下,即使是魔童,也开始学会行善。

在戏里,哪吒因为母亲的认可,知道自己闯祸不对,进而愿意作出改变,更愿意收起魔性,努力做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母亲完全不理会别人的评论,只是倾尽全力地爱孩子,接住孩子的顽劣,并努力引导他向上向善。这难道不正是亲情的力量吗?同样的,当哪吒看见父母被伤害时,他冲动地豁出性命,让人动容。

看戏之前,我刷到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王立宁老师的教育讲座。她提及自己因孩子顽劣不堪,关系一度恶化,甚至彼此以死相逼。

当孩子看见母亲晕倒的瞬间,他慌了,而母亲也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在乎。于是,她明白了:母亲的接纳,才是让孩子改变的力量。

血肉相连不可改变

无论孩子如何叛逆,他们心底都会爱母亲,因为那是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

当敖丙的父亲为了让孩子重塑肉身而收回杀机;当反派申公豹看见弟弟,也愿意放下自己的暴戾脾气,这正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主线。

戏里的人物正邪交织,有的看似坏人,其实也有温柔的一面;道貌岸然的好人,有时也会犯错,甚至丧失人性。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电影想传达的信息是:无论世间如何动荡不安,无论人性如何复杂,他们都会因亲情、因爱的呼唤,而找到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进而愿意做出改变。

故此,我们可以说:爱,是教育过程中最不可摧的力量,是让所有迷失的孩子找到方向的力量。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