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后昏迷5天 女子剃光头发才捡回一命

女子染发后引起过敏反应,4小时后突昏迷,送至急诊5天不见改善,剃光头后症状才减轻。(图/撷取自微博帐号九派新闻)
(长沙19日讯)中国一名妇人为了参加亲友婚宴将头发染黑,怎料因气喘进了医院,随后更陷入昏迷,医生随后将妇人头发剃光,病情这才好转。
湖南长沙一名6旬妇人未参加婚宴特地前往发廊染发,岂料从发廊离开后4小时因呼吸困难而昏迷,送医后接受插管治疗,但过了5天仍旧神智不清,也无法拔除气管插管,转院后主治医生判定过敏原因与染剂有关,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将头发剃除。
剃发后,她的症状逐渐好转,气管发炎、黏膜水肿都有减轻,并在医生的引导下呼吸功能也正常化,她也在16日顺利出院。
对此,专家指出,尽量不要让染剂直接与皮肤接触,可以配戴手套、并在头皮上涂抹隔离霜,染发后也要多次冲洗头发,避免染剂残留,且染发间隔最少需要3个月以上。
染发剂会不会致癌?

以前染发剂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如酚类化合物等,但相关成分早已被禁用,所以只要适当地使用,应不存在致癌风险。(取自Elements Envato)
年终佳节,参加一连串圣诞及除夕倒数派对,自然要悉心打扮。不论老中青,染发都是重点项目,年轻人喜爱顶一头蓝紫灰粉红,中老年人则要遮掩白发。
染发剂含大量化学物质,选择天然、草本成分的染发剂,是否一定安全?将染发时间增长,让染发剂留在头发久一点时间,就能染出更深、更持久的发色?
染发剂对健康风险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染发剂中一些化学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属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致癌物,包括邻苯二胺(OPD)列为可能致癌物2B类,欧盟则把对苯二胺(PPD)列为皮肤致敏物。
外国一直有不少研究指出染发剂可能会增加血癌、膀胱癌和乳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曾于2010年做一项染发致癌研究,发现常接触染发剂的美发从业人员罹患膀胱癌的比例略有上升,至于经常染发的消费者,其癌症发病率则与一般人无显著差异。
染发剂到底会不会导致癌症?只能说,至今并无充足科学证据证实染发剂与任何癌症有联系。

染发剂若使用不当,可致头皮敏感却是不争事实。(取自Elements Envato)
染发剂致敏发炎
《英国医学期刊》(BMJ)在2020年一项关于11万7200名女性的永久染发剂研究,该研究团队追踪个案达36年之久,最终发现整体癌症风险跟一般人相比没有显著增加。
可以如此说,以前染发剂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如酚类化合物等,但相关成分早已被禁用,所以只要适当地使用,应不存在致癌风险。
不过,染发剂若使用不当,可致头皮敏感却是不争事实。
头皮接触到染发剂引起过敏,首先会出现红疹,感到痕痒。接触时间愈长,愈有可能导致皮屑,如再用力抓痒处至破损,会让皮肤发炎,甚至长脓疮。建议使用染发剂时,一旦出现轻微刺感、痕痒等不适感觉,要马上清洗头发。
标榜天然一定安全?
目前许多染发剂标榜成分天然,是否较安全,还未有定论。但是这类产品成分复杂,当中可能含有一些未被明确鉴别的成分,或潜在健康风险,选购时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不容忽视染发剂对头发角质层的破坏。
染发剂含有阿摩尼亚,会将头发表面角质层打开,有利过氧化氢去除头发原本颜色,使染料更易上色。染发剂亦含一些重金属,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充当催化剂,令色素稳定地附着发丝。
染发前避过敏成分
认清成分:仔细阅读染发剂产品包装上的资料,避开自己可能过敏的成分。
做足保护措施:戴上手套及口罩,以减低接触化学成分的风险。
头发干身:由于染发剂是液体,头发弄湿可能会把部分染发剂稀释,影响相关化学反应,亦影响颜色效果。使用染发剂时,头发需保持干身。
依足染发时间:制造商就染发时间做过测试,而包装所列的染发时间就是最安全的,亦对头发有一定保护。所以不要以为染发时间超出建议时间,染出来的颜色会更好;相反,化学反应愈久,对头发伤害只会愈严重。
宜少忌多:把所需分量逐少重复几次盖在头发表面,避免头皮接触到多余染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