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新鬼鲨物种 潜行太平洋海底

纽西兰科学家发现“澳大拉西亚窄吻幽灵鱼”栖息在澳洲与纽西兰的深海中。(取自纽西兰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机构网页)
(惠灵顿24日讯)纽西兰科学家今天表示,他们发现一种新的“鬼鲨”物种,这种鱼潜行于太平洋海底,会在超过1.6公里深的海底捕食猎物。
根据报道,惠灵顿的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说,发现“澳大拉西亚窄吻幽灵鱼”(Australasian Narrow-nosed Spookfish)栖息在澳洲与纽西兰的深海中。
科学家是在沙塔海岭(Chatham Rise)进行研究时发现样本。沙塔海岭是太平洋一个区域,从纽西兰南岛(South Island)附近往东延伸约1000公里。
鬼鲨或称银鲛(chimaera),是鲨鱼与魟鱼(ray)的亲属,但属于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的鱼类。
鬼鲨也有幽灵鱼之称,有令人难忘的黑色眼睛,浅褐色的皮肤光滑,没有鱼鳞。
这种鱼使用独特的喙状嘴巴捕食深至2600公尺的甲壳类动物维生。
研究科学家菲努奇(Brit Finucci)说:“这样的鬼鲨主要只活在海底。”
菲努奇还说:“它们的栖地令人难以研究与监测,这意味着我们对它们的生物学或威胁状态所知不多,但也使得这类发现更令人兴奋。”
幽灵鱼先前被视为一种分布于全球的单一物种,但现在科学家发现它们的基因和形态都与其他亲属不同。
新闻来源:中央社
泰国海域发现新物种 “鬼鲨”长巨头大眼

美国科学家在泰国安达曼海域深处,新发现一个鬼鲨物种并将其命名为Chimaera supapae。
(曼谷23日讯)美国科学家在泰国安达曼海域深处,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鬼鲨”物种。
美国科学新闻网站Live Science报道,这种鬼鲨拥有庞大头部、超大的反光眼睛和细腻的羽状鳍。发现新物种的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研究员将其命名为Chimaera supapae,归类为短鼻银鲛类(shortnose chimaeras)。
研究员在《莱佛士动物学公报》本月6日刊登的论文中写道,这种鬼鲨生活在太阳光无法穿透的海洋深处,具体位于大陆斜坡和洋脊下方的500公尺以下,主要以底栖生物,如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论文首席作者埃伯特表示:“目前全球只有53种已知的银鲛,在安达曼海域发现的是第54种。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银鲛是鱼类中最古老的系列之一,系谱可追溯到3亿至4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