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马来西亚》 文学视角重新认识大马

戴小华(右)与叶剑锋联手主持的《倾听马来西亚》将带领观众重新认识大马。
你曾认真倾听过马来西亚的声音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身为大马人,你是否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过去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付出与情感,下一代该如何承接?而海外的朋友对大马又有着什么样的想象?
对此,戴小华与叶剑锋联手主持的《倾听马来西亚》也许能为你一一解答,并理出一些头绪!

由马华知名作家戴小华及著名电视主播叶剑锋联手主持,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及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文教发展委员会联合策划出品,《访问》制作,并获得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支持的文化节目——《倾听马来西亚》,将以双周一集的形式于近期在线上播出。
选读大马作家作品
《倾听马来西亚》将分为6集播出,每集节目皆以大马作家的作品为主轴,通过文学作品带出大马大城小镇的特性,带领观众边阅读边走览,透过作家笔下的文字与角度,一起倾听并发现大马独特的面貌。
该节目走览了大马5个各具特色的城镇,包括吉隆坡、槟城、马六甲、巴生及加影。透过文学作品的切入,挖掘在地的社区发展与人文历史,旨在呈现大马的多元文化之美。
此外,节目中亦将选读16位大马作家的文学作品,包括戴小华、杜忠全、方路、胡清朝、林春美、林金城、林天英、林悦、吕育陶、沙末赛益、吴进、辛金顺、西蒂再侬伊斯迈尔、姚豪杰、曾真以及张集强。

戴小华以前曾担任电视节目主持工作,也持续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文化工作,因此此次担任节目主持人,对她来说并不算是一项挑战。
上述作家们的文学作品将在6集的节目中由戴小华及叶剑锋各别朗读,并透过镜头记载的城镇面貌,为观众呈现集文学魅力与城镇面貌为一体的视听盛宴。
谈及企划理念,身兼节目主持人与节目策划人的戴小华表示:“这个节目和一般的旅游节目不一样,除了美食美景,还必须有一些更具深度,涉及大马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人文景观的内容。”

叶剑锋指《倾听马来西亚》跟过往他所主持过的节目迥然不同,拍摄手法深刻、细致又唯美。
将文学与影视结合
于是,他们决定将大马文学作品与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做结合,期许最后所呈现的成品可以吸引不同的受众,借此刺激后疫情时代的大马经济与旅游行业。
戴小华回忆说,节目拍板定案后成立了文学作品遴选组,透过报馆与出版社编辑的协力,寻找具有马来西亚民俗风情、美食与美景等内容的文学作品。她也跑了不少书店与拜访不同人士,只为找到适合节目摄制的作品,即呈现大马的和谐、美好、文化与传承。
《倾听马来西亚》共有6集,而戴小华的愿景是跑遍大马的13个州属与2个直辖区,惟经过种种考量而决定先以6集内容作为尝试。

透过文学作品的切入,挖掘在地的社区发展与人文历史,旨在呈现大马的多元文化之美。
更加了解马华文学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杰鑫亦透露,节目之所以定名《倾听马来西亚》,是因为他们观察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网络时代已到来,而文学逐渐凋零,阅读也退化成了工具化的行为。这时候,他们期望的是人们能在喧嚣的网络世界里安顿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感受力去“倾听”和了解“马来西亚”,进而喜欢与热爱上这个国家。
他期许《倾听马来西亚》能让更多人了解马华文学等大马文学,并通过文学的视角重新认识大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尤为重要的,是看见其中的文化与社会的多元包容,以及各民族构建本土多元认同的决心和努力。
戴小华最初提供创意点子,亦推荐了《作家的作家》的主持人叶剑锋担任《倾听马来西亚》的主持人。可她没想到的,张杰鑫与《倾听马来西亚》的监制兼《访问网》总监陈文贵一同提议,戴小华亦可作为主持人。她原本推辞,惟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由她与叶剑锋一起担任节目主持人。
叶剑锋指出,这次的节目跟过往他所主持过的节目迥然不同,拍摄手法深刻、细致又唯美。
“正因为节目定位高,所以有点压力,尤其有幸跟知名作家戴小华一起主持,既紧张又兴奋。”

国家元首华诞 授勋298有功人士
(吉隆坡19日讯)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今日封赐丹斯里(P.S.M.)勋衔予马来亚大法官拿督扎比丁迪亚。
配合国家元首正式华诞周年纪念日,今天共有298人荣膺勋衔。
2023年国家文学奖得主林天英副教授,则受封拿督(P.J.N)勋衔。

最高元首为马来亚大法官拿督扎比丁迪亚配戴勋章。
此外,共有10人受封护国勇士勋章(J.M.N.),包括雪兰莪州总警长拿督胡申奥马,以及有12人受封J.S.M勋衔、40人受封K.M.N勋衔、1人受封K.S.D勋衔,以及55人受封A.M.N勋衔。
陛下也册封P.P.N勋衔予178人。
出席册封仪式者包括国家元首后东姑阿兹莎阿米娜、农业及粮食安全部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宗教部长拿督纳因莫达。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