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李俊颉重燃音乐梦
制作人伍家辉压力大

李俊颉(左)与伍家辉一同制作《记得我爱你》,一首送给父亲的单曲。

(吉隆坡31日讯)《大马偶像》(Malaysian Idol)出身的李俊颉(Victor),歌唱事业一直浮浮沉沉,2年前加入投资公司转当上班族后,经济状况才渐入佳境。今年,回归乐坛推出全新单曲,却被认识20年的制作人好友伍家辉怒斥:“我从来没有遇过一个用了3天时间才录完单曲的人。”

2004年比赛结束后,李俊颉等了3年才推出首张个人专辑《Perfect Moment》,无论是当歌手或艺人回响都不大,两年前毅然离开演艺事业一直到今年事业有成,赚了一些钱,才重回乐坛了“……毕竟心里悬挂着当歌手的梦。”



3天录制给父亲的歌

去年与伍家辉发起《屿你同在》赈灾单曲的筹款活动后,重新燃起心中的音乐梦,遂找来伍家辉制作送给父亲的单曲《记得我爱你》。伍家辉笑言:“接这个案子有压力的,因为很多人说好朋友不能一起工作,我已经很尽力按捺住我的脾气了……”

事缘白天上班的李俊颉,晚上录音时因白天连续开了两场会,搞到声音沙哑了,录了多遍仍不达标。伍家辉唯有按下怒气,下令李俊颉好好休息,而自己则自掏腰包租多一天录音室,共花了3天才把歌曲录好。

 
 

 

反应

 

商余

绘画里,听觉音乐和诗/健杰

文|图:健杰 

艺术学院的时候,虽然学的是绘画,但不少同学都会玩点音乐,有者只为孤芳自赏,有者爱展示才华,也有的跑去搞歌曲创作。而像我这样的,是不汤不水,这个玩一点那个学一下,却以为曲高和寡、怀才不遇的,今天回想,比较是“坏才”不遇吧!

虽然最终对音乐不在行,但学音乐的经历对绘画还是有帮助的,也觉得音乐里头的一些因素,与绘画中的构图和色彩大有关系。

觉得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和画布上的的色彩及色块,只是听觉与视觉的差异。尤其在看康定斯基那些点线面的抽象画作,脑海里总会出现交响乐的联想。

一个点,像一个敲击的音;一个明亮的点,是一个清晰响亮的音符。

一条线,像一道拉长的声音;一条锋利有力的线,是一道尖锐的乐器声。

大块的面,像大合奏里那铺天盖地、万马奔腾的震撼声。

许多的点在洒在画面上,是一首曲子里热闹的、跳动的音符;许多的线——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深或浅、或高或低——是许多合奏的乐器;尖锐的高音配搭沉厚的低音,是鲜艳和暗沉的彩色比对;小声到大声,是一条由浅调子画到深暗调子的线;颜色互相呼应,制衡,达到平衡一幅画作的视觉效果;乐器之间需要互相配搭,追求的是和谐的听觉效果。

《琵琶行》很有画面感

画面上很浅很淡的调子,曲子里需要静心倾听的微细声音,两者都可能不经意易就错过;热与冷的对比,是热情与冷酷的对唱;快的拍子,是快速挥笔的线;慢的节拍,是间距紧凑的点;由快到慢,是距离密集到疏远的连接点;雷霆万钧忽然一个戛然而止,那不是画面中大快的黑及大片的白之间的锋利交接吗?

行笔至此,脑海忽然浮现白居易的《琵琶行》。你看,大珠小珠落玉盘,不是画笔洒出去的大大小小的点呼?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多么的有画面感呀!

千多年前,诗人已经把音乐、诗歌和视觉画面给连贯在一起了。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