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管理财务支出 建立应急储蓄
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体,无论是属于“及时行乐”(YOLO-You Only Live Once)或“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一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抱着高品质高要求的消费态度,将每个月的全部收入都用来消费甚至透支,以满足自己不必要的需求。不仅没为未来攒下积蓄,更别提准备应急储蓄了。
你想过吗?要是遇上失业、患病或意外需要一笔额外巨款来应对,你该怎么办呢?

国家银行在2021年的数据显示:
·我国40%的千禧一代消费程度导致入不敷出;
·疫情“入不敷出”更为严重、有47%的青年面对卡债问题;
·种种数据显示千禧一代在后疫情时代更需建立应急储蓄,保障未来。
冠病期间,许多人失去工作或被迫减薪。因此大家都迫切的需要更多金钱来维持生计。不幸的是,由于之前没有意识到需要建立应急储蓄的重要性,最后只能靠公积金的未来钱应急,缓解当前的财务问题,却让未来退休生活保障陷入困境。
而另一数据报告表示,2020年至2022年5月期间共有1万7599人破产,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零”存款有关。因为无法未雨绸缪,导致突发状况后没钱的困境。
尽管,建立应急储蓄不容易,也极具挑战,但万一有紧急情况需要金钱应急,至少已经有应对方法。因此,马上制定存钱大计,建立应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什么是应急储蓄?
在了解如何建立应急储蓄前,先明白其意义吧!应急储蓄是为了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开支而进行的储蓄。如果在冠病爆发前已建立了应急储蓄,就可以应付如收入骤减或是失业,而不需要从雇员公积金局提款应急。
然而,当政府放宽条例让大家提款来维持生活,其中又有多少人真的是为此而提取养老金?还是只是不想要放过“黄金机会”而跟着大队申请提款呢?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要而要,凡事三思而后行,在财务管理支出上亦是如此。因此,防范于未然,立即启动建立自身的应急储蓄吧!
未雨绸缪,未来可期
或许有人觉得储蓄有难度,但其实只要踏出一小步,每月从小数额开始,积少成多,最终会累积一笔可观的应急储蓄。

如何开始?首先,必须做的是将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在账本上,甚至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记账应用程式,记录每日开销,以方便记录及查阅本身的日常支出。
通过记录每月收入及开销,就能掌握支出,并且能从中审视哪些是非必要的支出,继而改掉大手大脚的消费态度,如把订外卖换成自己动手煮,抑或是把上健身房运动改成到公园运动,以此节省一笔可观的金钱。
不然,也可考虑根据单双日来储蓄,举例:在单日,即星期一、三、五及日规定存10令吉,双日便存20令吉;或是递增方式储蓄,如该月1日存1令吉,2日存2令吉......如此依序,只要坚持,可知道一个月后可以储蓄到多少?
当然,也可以在月初就先扣除一定数额作为应急储蓄资金,即使是小数额开始亦无妨,只要确保储蓄金额随着时间增长已足够;甚至开拓副业,获得的额外收入可将之作为应急储蓄金额。试试无妨。
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自律并养成储蓄习惯,就能完成目标。
记得留意的是,应急储蓄应与其他储蓄目标如旅游储蓄、买房储蓄等分开,避免将应急钱错误使用于其他地方。

建立应急储蓄的原因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确保自己知道固中原因,在建立应急储蓄方面更需要明确知道为何,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因为意图对任何事情能成功圆满而言都非常关键。
但是,应急储蓄应需多少?各有各说法,一些说相当于3个月工资,也有部分说6个月、若想要生活不那么迫切,建议至少需要可以应付6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的应急储蓄,因为即使突然失业,也还有应急储蓄支撑,直至找到新工作或收入。
举例:若每月开销为2000令吉,那么就必须拥有至少1万2000令吉的应急储蓄资金。
当然,这还是要看本身的能力,若只能储蓄3个月的应急资金,那也无害。毕竟,在这件事上并无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建立自身的应急储蓄,即使有突发状况,依然可淡定面对。
改变生活方式,从“错失恐惧症”FOMO到“错失的快乐”JOMO(Joy Of Missing Out)
另一方面,也应该审视自己的生活消费态度,甚至勇于改变,加入JOMO一族,不再介怀他人说的话或做的事情而让自己的生活受到他人影响,反而是重视自我,享受乐得自在的生活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开支,花该花的钱,存下一笔可观的应急资金。
别无时无刻关注社交圈子以及为了追求无谓的物质享受而使自己负债累累,让自己坠入FOMO群,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想拥有。应忽略朋友圈中的享乐,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及未来保障,学会爱自己。

还有重要的一点,关于负债,在消费前,请先偿还贷学金如PTPTN或其他债务,尤其是当你拟定好了应急储蓄计划。虽然有时想要趁年轻及时享乐,但储蓄也要趁年轻开始规划,勿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有些行动越早开始越好,应急储蓄一样,越早做准备,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要获得应急储蓄的理财贴士及资讯,以及理财知识内容,可追踪马来西亚存款保险机构(PIDM)良好财务管理大师Chief BerUang的IG账号 @chief.Beruang。

为了让大众具备更正确的理财态度,PIDM将在9月举办一项有关“JOMO VS FOMO”主题的网络研讨会。
这是PIDM巡回推广的未雨绸缪运动(#SediaPayungKewangan)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千禧一代也可善用其中提供的SPK计算机,通过演算个人收入与开销后,便可得知自身需要多少应急储蓄,才足以应对紧急状况。

【南视界】存款新选择 数字银行安全吗?
数字银行的崛起,让存款方式有了新选择,而传统银行依然稳健发展。那么,存款应该放在哪里?你选对了吗?
·最大区别——有没有实体分行!
传统银行设有实体分行,提供面对面服务,适合有复杂金融需求的客户。不过,由于营运成本较高,部分服务费用可能较贵。相比之下,数字银行完全在线运作,无需实体分行,营运成本较低,因此部分服务更便宜。然而,缺乏柜台服务,可能不太适合不熟悉科技的长辈。
·安全性如何?
不少人担心数字银行的可靠性。其实,只要是国家银行批准的数字银行,存款和传统银行一样,受存款保险机构(PIDM)保障,每家银行的存款最高保障25万令吉。但要注意,电子钱包并不是数字银行,它 不受存款保险保障,功能也有限,无法提供完整的银行服务。
·未来趋势?
有专家认为,传统银行会继续数码化,但仍保留柜台服务,而数字银行则依靠科技优化用户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
时代在变,金融工具也在升级。无论选择传统银行还是数字银行,最重要的是确保存款安全,选择受监管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