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福“失踪”启示录: 习近平“能赏能抓”

李尚福
(北京20日讯)继中国前外交部长秦刚“神隐”、7月突遭撤职之后,国防部长李尚福也已大约3周消失在大众目光前。
美国智库“亚洲社会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莫里斯(Lyle Morris)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指出,中国防长虽未直接握有解放军的作战指挥权,但仍是中共中央军委的7位成员之一。如今他因不明理由“失踪”,可能会导致习近平“脸上无光”,让外界怀疑他没有完全掌握军方领导阶层的行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显示习近平强大的控制权。莫里斯说:“我认为贪腐反映的是中国的体系,是比习近平个人更为根深蒂固的问题……在中国外交关系的敏感时刻,且新领导班子才刚获任命之际,习近平能够扳倒秦、李二人,你也可以将此举视为反映了他的权力与控制。”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学者林颖佑表示,现在的习近平“可以赏你,也可以抓你”;过去中共领导阶层有“七上八下”的内规,如今变成由习近平主导的“能上能下”。
林颖佑认为,习近平会希望藉人事上的调动,更牢牢掌握、整顿解放军。“就解放军来看的话,他们最喜欢讲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那最重要的是听党指挥,可是听党指挥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听‘习’指挥。”
中国军方系统出问题?
莫里斯表示,李尚福“消失”一事之所以使外界震惊,其中一个原因是这暴露了中国治理体系的不稳定,让北京自身与外国都陷入尴尬处境。
先前李尚福曾多次拒绝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举行双边会晤,但莫里斯认为,中美可能仍会寻求其他管道促使两人会面。如今李尚福“失踪”,外国领袖可能会怀疑:“我要寻求建立关系的这个人发生什么事了?”
此外,这也会导致解放军的专业形象受损。习近平积极推动军事现代化、欲建立“能打胜仗”的联合作战部队,但军方高层却在此时因贪污腐败而可能被撤职,显露中国领导体系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让人质疑军方内部存在浪费、甚至影响作战能力。
林颖佑则认为,李尚福在组织结构上负责的是“军事外交”,他若被调职,“对于整体解放军来说,或许会有一点人心惶惶,但是对于整体战力来说,我个人认为影响有限。”
从秦刚被撤换,再到李尚福“失踪”,在林颖佑看来,这些人事变动主要显示“内部的纪律问题或权力问题”,而非政策路线的调整。“就中共的组织来看,它要做什么事,不会需要换一个人来做调整,上面一句话,可能就可以去做很大的一个改变。”
林颖佑分析道,习近平可能希望藉由人事调动,强化新任将领对他的服从与忠诚,并且“加速解放军的新陈代谢”。然而,如此一来也可能引发“外行领导内行”、“先求红才求专”等问题,亦即“先讲求他的政治专业,而不是先讲求他的军事专业”。
迁厂海外计划搁置 中企改找货源售美
独家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5日讯)美国针对“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和“由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产品实施的打压政策,已促使中国厂商重整海外布局策略,早前在中美贸易战中掀起的厂商迁移大计料搁置。
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一般认为中国投资者会来马设厂避险,然而专家指出,随着中资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外部压力,原有的“走出去”计划已逐渐失效。不少中国企业从原本的厂房迁移计划,转为直接对外采购作为出口用途。
根据了解,一些与美国业者签了订单的中国制造商,如今为了避税而直接寻找其他国家的货源或成品,再转卖给美国买家。由于大马相较下关税较低,为此成了中企询价采购的目标之一。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咨询总监拿督蔡兆源向《南洋商报》说,这趋势在过去几个月已陆续显现,即中企在大马等地的新投资,开始从设厂转为贸易采购活动。
他说,据悉所涉及的产品包括家具、钢铁等,而中企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更频繁地前往东盟国家如越南和大马进行询价采购,以避免直接出口遭遇到限制。
经济学家白文春也说,早期的厂商迁移曾带动其他资产类别获得溢出效应,但如今随着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升高,这种势头可能已失去动能。

蔡兆源
中资不会贸然收购马企
蔡兆源说,过去两三年来,“中国+1”政策促使部分中国厂商及跨国企业迁往东南亚设立新据点,以避开关税与分散供应链风险,然而美国政府持续从“产品原产地”到“制造商背景”进行双重审查,使中国厂商即使迁移也无法遁形。
至于是否会出现中资收购本地企业的情况,蔡兆源认为,在当前中企受到密切关注与遏制下,他们应不会贸然出手,以避免未来自陷困局。
另一方面,白文春指在对等关税下,情况或更趋复杂:“我认为企业不会迅速决定是否将业务迁回美国,多数会先观望发展,再决定下一步。而且,关税肯定也会影响大马的经济增长。”

白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