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私企参与国家战略? 专家忧适得其反

(北京19日讯)中国中央周二晚间(9月1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提到了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特别强调要“鼓励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依托统一战线组织动员民营经济人士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中实现企业发展,提升思想境界和事业格局”。

曾经担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的盛洪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略有担忧地表示,中共中央的这份文件将“统战”之政治概念与本应该自主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私营企业结合到了一起,“如果他们真的去落实推行了这些措施,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盛洪担心,原本主要关注收益、成本等经济要素的企业,一旦被强加了政治维度,将会受到相当负面的影响。“民营企业的性质会因此被扭曲,经济组织有被转化为政治机构的危险”。

中共中央印发的文件中还提到要“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工商领域社会团体及其驻华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相关国际合作机制中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中国民营企业良好形象。”经济学家盛洪对德国之声表示,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不少“国家重大战略”,本质上都是政治项目,而非从经济角度出发。

“要求或者鼓励民营企业参加这样的政治项目,一方面不利于这些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调配资源;另一方面,更是会损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坐实外国对中国'政企不分'的指控。”

盛洪结合当前有关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的争议指出,北京当局现在本应该努力和字节跳动、华为等私营企业撇清关系,让他们真正自主地进行市场决策,但是目前的实际做法反而会引起外国社会对中国私营企业的更多怀疑。"不论是哪个国家,政府和企业走得太近,都会遭到外界的这种怀疑。

“美国当年也曾经想对其石油企业进行部分国有化,最终正是因为担心引发这种怀疑,而放弃了国有化计划。”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国际财经

习近平会见科技业CEO 中国私企料获更大自由空间

(纽约18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次罕见的公开会议上与科技业一些负责人相见欢;随着中美贸易战再起,外界对于北京方面可能改弦易辙以给予民营部门更大的自由燃起了希望。

四年前,中国政府启动一场让科技业陷入混乱的监管行动;但习近平周一公开会见的企业家中,包括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他所属的阿里巴巴在该场整顿中首当其冲。

其他受邀人士,还有机器人新创公司宇树科技,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和AI新秀DeepSeek等企业的负责人;尽管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这些企业仍能推出世界级的创新产品。

培育国家科技领导企业,是习近平发展中国经济大计的重中之重,房地产市场曾带动约四分之一的GDP,如今政府在设法消除楼市泡沫。

彭博经济研究的分析显示,这一目标正在顺利实现,2024年GDP中高技术产业的贡献比例上升到了约15%,并将在2026年超过房地产行业的份额。

特朗普已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场关税战促使北京方面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上得更为快马加鞭。

监管收紧很快结束

摩根史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面临逆风的情况下,北京正将民营部门重新定位为国家竞争力的支柱。

“有迹象表明监管收紧将很快结束,我们认为,一位知名商界领袖的回归,正是第一个监管重置已经结束的明确迹象。”

邢自强补充道,这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铺平了道路,同时指出,仍须采取以消费为中心的措施来让企业信心持续恢复。

截至周二午盘收盘,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指数上涨逾2%,其中阿里巴巴和小米等科技股对涨幅贡献最大。

投资者可能正将资金转向股票,导致中国1年期公债收益率飙升8个基点至1.5%,升至8月以来的最高水准。

激发企业家“动物精神”

在政府没有出台任何刺激举措的情况下,DeepSeek在AI领域的突破,带动中国在岸和离岸股市一波1.3兆美元(约5.8兆令吉)的涨势,展现了科技业重振动物精神的潜力。

彭博经济学家埃里克朱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政府在努力重新激发企业家的“动物精神”。

“对于因信心匮乏而受累的中国经济而言,这无异于一针强心剂。”

他说,与会企业家名单也透露了一些信息——以科技企业高管为主,并没有出现房地产大亨的身影。

“这表明高层把经济从房地产拉动到高技术引领的转型,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