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美军事首长:美国正密切关注北京犯台迹象

(华盛顿4日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接受英国媒体采訪时表示,中国对台湾的攻击并非迫在眉睫,但美国正“非常密切”地关注局势。

他补充道,中国显然“正在发展在某些时候发动攻击的能力”,北京是否犯台“将是一个政治选择”。

米利周日(7月3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訪,当被问及他是否认为中国会攻击台湾时,他说:“可能会、应该会、或许会,都是关键词。”

他说道:“在军事能力方面,我认为中国显然正在发展一种能力。习近平主席曾在公开的论坛上提到了这一点,他在谈话中也提及,他要求解放军发展在某个时间点攻击台湾的能力”。

米利补充:“无论他们会不会,这是一个政治选择,这是一个政策选择,这将基于中国如何评估届时的成本风险收益。”

两岸情势多紧张?

上个月,中国与美国防长在新加坡就台湾议题展开激烈交锋,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措辞强硬强调称,若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中方“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

当时,中方也声称台湾海峡并非国际海域,北京“享有主权”。种种发言及后续美方挺台言论使得台海情势再次受到关注。

有分析指,两岸情势再度紧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中方当时针对台湾海峡的声明只是宣示意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Ian Chong)告诉德国之声,北京增加在台湾、南海以及东海周边的军事活动时有所闻,北京无需找借口,因为他们已经在做这件事。而从中国防长的演说内容,能看出北京维持一贯的立场。

多数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入侵台湾还不太可能发生。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系讲师泽诺·里安尼(Zeno Leoni)曾向德国之声表示,他认为短期内中国不会武力犯台,但类似的“灰色地带”战术会增加。

他说:“我相信中国很难对台湾采取任何激进行动,所以我认为暂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会有政治成本,而中国目前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5月访问日本期间,曾表示若北京犯台,美国会军事介入保护台湾。虽然拜登本人和国务卿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都否认美国改变了对台政策,但评论员邓聿文曾在德国之声发文称,从舆论反响看,多数观察家认为拜登这回不是失言,盡管他们对拜登改变美国的“战略模糊”是否有利有不同看法。

邓聿文写道:“若大陆发动台海战争,美国一定会出兵......拜登本人把美国同中国的竞争称之为‘民主与专制的竞争’,美国不会容忍一个民主的台湾被专制的中国用武力的方式夺走,即使从美国国家利益讲,华盛顿也不会袖手旁观,或者只是对台湾进行经济和武器援助。”

台湾人不担忧

根据台湾媒体《天下杂志》今年1月公布的民调显示,63.7%受访的台湾民众表达,不担心两岸一年内会发生战争。这个数据比前一年的48.3%,高出15个百分点。报道指出,“这个结果反映在军机频繁扰台的氛围下,民众反而更不担心两岸短期内有战争风险”。

该民调也显示,有57.9%的台湾人不认为中国大陆最后会以武力统一台湾,但也有35.7%认为,中国最终会武统台湾。

不过针对台湾能否抵御中国入侵,大部分的台湾人给了否定答案。台湾民意基金会6月发表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台湾民众不相信,假如中国大陆武力进犯,台湾有能力抵御100天以上。

该民调问道:“若中国武力犯台,您相信台湾也像乌克兰一样撑100天以上吗?”结果显示,不相信台湾能够抵御北京进犯百天以上的人超过一半(51%),相信的人只占37.8%。不相信者比相信者高13个百分点。

该民调也显示,针对拜登明确表示会协防台湾的说法,大多数台湾人仍保持疑虑。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国际财经

电动车充电设施太缺 美国近50%车主考虑换回汽油车

(华盛顿30日讯)麦肯锡(McKinsey)近来的消费者研究指出,美国受访的电动车车主中,有46%考虑换回汽油车。

美国电动车车主的变心比率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澳洲的49%。相形之下,全球受访的电动车车主中,平均只有29%想换回汽油车。

受访车主想放弃电动车的头号原因,是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其他理由包括住家附近缺乏充电站、担忧长途行驶等。

里程焦虑和充电设施短缺,一直是电动车普及的主要障碍,但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当前的电动车驾驶,回头改用汽油车,会让艰难的电动车转型,再受打击。

车界努力提高电动车的里程续航力,并缩短充电时间,但基础设施不够充足,仍让部分地区几乎非得靠汽油车代步。而且尽管有许多民众对电动车有兴趣,但当前出售的电动车往往车款太大、价格太高、或不够实用,难以取代汽油车。

拜登政府拨款75亿美元建设充电基础施设,并誓言要在2030年前增加50万个电动车充电站。但目前为止进展缓慢,方案两年前通过以来,仅有少数充电站启用。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